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很多人中!「1習慣」像身體狂吃糖 害焦慮、失眠、大腦過勞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17小時前 • 發布於 17小時前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手機不離身恐危害健康!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醒,長期沉迷社群、資訊焦慮或過度比較,不僅容易焦慮憂鬱,還會干擾睡眠,導致專注力下降、免疫失衡。(示意圖/PIXABAY)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不僅影響睡眠,也可能導致情緒困擾。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指出,長期沉迷社群媒體、資訊焦慮或自我比較嚴重者,憂鬱症狀與焦慮相對較明顯,甚至影響睡眠品質,大腦無法適當休息,長期下來,恐使專注力下降,影響免疫與內分泌系統。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引述刊登於期刊《Cureus》的一篇綜論,回顧近年來全球14項有關「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的研究,結果顯示,它與心理健康、睡眠品質息息相關。首先是憂鬱症狀、焦慮下降,尤其長期接觸社群媒體、資訊焦慮或自我比較嚴重者,效果最明顯。

再者,壓力與幸福感的改善幅度不一,有些人睡更好、心情更輕鬆,也有人出現「斷網焦慮」或孤單感。研究認為,其與年齡、性格與使用習慣相關。最後是睡眠品質提升,睡前停用螢幕2小時、關閉推播與通知,減少藍光與心理刺激,促進褪黑激素分泌,幫助大腦休息。

劉博仁解釋,過度使用數位媒體,就像身體攝取太多糖,久了就可能失衡,而且資訊爆炸,容易造成認知疲勞,大腦沒有時間整理,另外,接觸社群會帶來比較心態,進而導致情緒耗損,因為看到別人生活光鮮亮麗,再對照自己平凡的現實,容易產生焦慮、自我懷疑。

另外,藍光干擾也會影響生理節律,螢幕光線恐抑制褪黑激素,讓大腦以為還是白天。長期下來,身體進入「低度慢性警覺」狀態,造成睡不深、心煩躁、專注力下降,甚至影響免疫與內分泌系統。最後建議民眾,平時應進行數位排毒,例如觀察自己滑手機所花費的時間,嘗試關閉不必要的推播通知、睡前2小時不滑手機、每週安排一天「離線日」,與親友面對面互動,有助於提升心情、睡眠品質。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新北驚現首例本土登革熱!汐止6旬婦「沒出國都在家」 感染源不明

CTWANT
03

普發1萬「務必留意這2事」否則可能變成0元! 登記、代領、領現方式一次看懂

常春月刊
04

早上總是昏昏沉沉 營養師:恐是早餐吃錯了!需掌握4點讓血糖穩定

聯合新聞網
05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