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冷到浸沒,雙相液冷成新主流?其陽研發3年拚AI散熱突破
作者:財訊雙週刊/楊喻斐
輝達新一代Blackwell架構GPU引爆液冷散熱的需求,今年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液冷散熱已成為未來顯學。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其中,直冷式技術(DLC)逐漸站上主流地位,而浸沒式的發展趨勢亦沒有停下來,到底這些技術有甚麼不一樣?單相與雙相的優、缺點又在哪裡?值得深入探討。
隨著輝達GB200機櫃於今年正式出貨,從氣冷轉向液冷的散熱新時代正式開啟序幕。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2026年,資料中心的總用電當中,運算與散熱將各占4成,因此散熱解決方案已成為AI基礎建設的關鍵一環。
從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中觀察到,液冷散熱的生態鏈日趨完整,並邁向大量生產階段。研究機構集邦科技預估,今年AI晶片的液冷散熱滲透率,將從去年的11%,大幅提升至24%。
散熱已成AI基建關鍵一環
現在台灣供應鏈廠商投入的液冷散熱中,主要是直冷式技術;就是在晶片上面放置水冷板(Cold Plate),再透過裝有水的分歧管將熱能帶走,從冷水變成熱水之後,會跑到裝有風扇的邊車(Sidecar)或者冰水塔進行降溫,再交給冷卻液分配裝置(CDU),依此進行散熱的循環。這種利用液體散熱的循環技術,稱為單相直冷式技術。
但若是冷卻液在散熱時,遇到熱能會汽化為氣體,藉此迅速帶走熱能,再透過冷凝設備,重新變回液體。這種「液對氣」的方式,則稱為雙相直冷式技術,透過氣體和液體的轉換技術,散熱效率更高。
《財訊》雙週刊指出,目前單相直冷式散熱的解熱能力已經達千瓦等級,等同於一顆輝達最高階GPU的功率,並且讓資料中新的電源使用效率(PUE值)降至1.2至1.3附近,符合各國對於資料中心用電效率的規範,是主流技術。
而佳世達集團旗下的其陽,在3年前卻決定跳過單相技術,直接鎖定雙相,包括雙相直冷與雙相浸沒式冷卻技術。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暨其陽董事長曾文興表示,我們是以「未來產品」為導向,目標高階客製化訂單。
其陽總經理林章安說明,冷卻液一旦與物體表面接觸將迅速地沸騰,同時也會帶走相當大量的熱能,效率更高。以雙相技術進行的解熱能力可以高達1500瓦至2000瓦,效率增加超過5成,而且能將PUE值進一步往下降至1.02。
值得一提的是,其陽推出了全新的雙相直冷式技術,在既有直冷式的架構設計之下,在晶片上放置了micro mesh(微型網)的雙面冷卻板,增加晶片與冷卻液的接觸面積。
更多財訊雙週刊文章
Switch 2開賣4天狂銷350萬台!任天堂營收看俏 獲利卻卡一個「關鍵變數」
辜仲諒二度退場!老將陳佳文接棒中信金 內外交逼下一步怎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