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之國」為何破不了案?罪犯變聰明了,英國警察還在原地踏步!
英國犯罪率大幅變低,為什麼警察反而更抓不到犯人?破案率連年下滑,到了2024年只剩5%,讓人質疑正義是否還能實現。《經濟學人》24日揭開答案:問題不只是警力不足,而是罪犯變得更聰明、手法更複雜,警方卻還停留在敲門問人的年代。從高科技偷車、街頭搶手機,到難以舉證的性侵案,當犯罪升級,英國警政卻沒跟上時代,破案也越來越難。
犯罪變少,正義卻更難等到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英格蘭與威爾斯的犯罪數量曾飆上2,000萬件高峰,如今卻已減半再減半。2023年,全年通報案件不到500萬件,寫下三十年來新低。這場「犯罪退潮」讓不少政治人物搶著邀功,認為是政府打擊犯罪頗有成效。但根據研究,背後真正的功臣其實是防盜科技的進步,例如車輛防盜與住宅安全系統的普及。
不過,罪案變少並不代表社會安定。《經濟學人》指出,英國破案率也跟著一路下滑,從2015年每六案就有一件能起訴或傳喚,到去年只剩二十分之一。對守法民眾來說,這既是福也是禍:雖然你變得比較不容易成為受害者,但如果真的倒楣遇上案件,要等到正義伸張就更困難了。
這並非英國獨有的現象,其他國家也出現破案率下降的情況。不過犯罪學家指出,英國的跌勢特別慘烈。為什麼「抓不到人」的情況會發生在神探福爾摩斯的故鄉、警政歷史悠久的英國?真正的問題,要從犯罪的「進化史」開始說起。
犯人變聰明,警察還在敲門問人
英國警察辦案不力,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怪「街上看不到巡警」、「政府裁太多人」,這些都沒錯——英國警力確實從2010年開始被刪減、資深警員被高價資遣。但《經濟學人》直指問題核心:不是只有警察太少,而是犯罪變得太難破了,警察的實力也沒跟上。
1990年代警察面對的案子相對單純。如把車子的線路接起來開走兜風、闖空門後再把贓物賣給當地人,犯人多半是街頭混混,根據國家犯罪調查學者麥克・霍夫(Mike Hough)的說法,他們多半「不太精明」。
1993年就當上街頭巡警的史丹・吉爾摩(Stan Gilmour)說,那時候沒有手機和監視器,破案靠的是直覺、敲門與街坊線報。但現在時代在進步,犯罪也跟著升級了。
性犯罪通報數量在20年間暴增三倍,部分原因是更多受害者願意站出來,但問題也來了:調查難、過程長、取證更難,最後只有4.2%的案件能成功起訴。受害者常常等太久就直接退出程序,讓案件無疾而終。
而傳統車賊也退場了,取而代之的是懂科技的專業團體。偷車不再是偷接線路那麼簡單,而是用電子裝置解鎖高級車,然後拆零件賣到國外。這些人不但組織嚴密,還能精準操縱供應鏈。
入室竊盜的發生率仍然較低,在現代防盜系統普及、屋主又可能在家工作的情況下,闖空門的風險太高。但街頭搶劫案大幅升級了。倫敦現在是全歐洲手機被搶最多的城市,多半是蒙面騎士衝過來,一把搶走行人的手機。一年內,7萬支手機不翼而飛,要破這種案子?線索幾乎為零,破案還得深度追蹤整條犯罪鏈。
程序太麻煩,警察焦頭爛額
在這場警匪追逐戰中,科技原本應該是警察的利器,結果卻變成拖慢進度的包袱。《經濟學人》指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確實產生大量數據,但警方沒有人力也沒系統去分析,反倒被海量信息壓垮。而加密通訊的普及,讓犯罪集團可以更安全、更有效率地跨國偷車、賣手機、洗贓款——完全不留痕跡。
就算真的找到嫌疑人,舉證需要層層闖關。過去,警察只要站上法庭說一句「我親眼看到是他幹的」,通常就能定罪。但現在必須提供三方證據,如果沒監視器畫面、沒DNA、沒手機紀錄,法官和陪審團就會懷疑你辦案不認真。有員警抱怨,許多現代調查涉及多達20種不同的證據,警察忙著填表格、跑流程、回報進度,連辦最簡單的案子都抽不出人手。(推薦閱讀)解讀》美國有可能跟台灣一樣出現「大罷免」嗎?法律專家:這個問題要問「魔鬼終結者」阿諾史瓦辛格
《經濟學人》指出,政府看到了這些問題,準備端出一份白皮書,試圖改革警政系統。改革時機也不早了:英國的犯罪數量在下降30年後開始反彈,過去兩年光是竊盜案就翻倍。更糟的是,小偷們現在根本不怕被抓。要讓犯罪率繼續下降,關鍵不是裝更多監視器,而是先找回辦案的能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