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板建置疑有缺漏 張善政市長拍板:桃園推四大指引補強中央規範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二十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經發局及環保局「桃園市供電穩定及再生能源發展」專題報告後表示,桃園為許多AI產業進駐的首選之地,可預期需面對未來AI算力中心大量用電需求,對此,市府除了積極與台灣電力公司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強化電網韌性與供電穩定外,也同步推動「桃園市小水力發電推動聯盟」,並與中央大學簽署「環境治理與智慧防災MOU」,結合中央、企業與學界力量,加速綠能推廣、強化污染監測,穩健邁向淨零轉型,實現永續城市願景。
張善政指出,已停止於埤塘及公有土地上設置大規模光電設施,目前僅發電量有限的屋頂型空間尚可使用,以避免光電廢棄物處理難題造成環境負擔。
環保局指出,桃園未來將以四大原則作為光電設施的設置指引。首先,設置區位管理:排除山坡地、環境敏感區、陳抗區等不適合地點,避免生態衝擊及民眾反彈;其次,安全與維運:推動第三方安全檢查與定期健檢機制,確保既有設施結構安全;第三,廢棄模組處理:提前規劃廢棄或災損光電板的處理及暫存場地,並推動再利用;最後則是社會參與與透明:導入環社檢核及社區溝通機制,讓民眾更瞭解設置過程。
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本次風災衍生的受損太陽能板至今尚未處理完畢,顯見其末端回收處理機制仍有挑戰,未來在設置時即應依據風險管理機制建立門檻及規範,考量是否位於環境敏感區及其抵抗極端氣候威脅的因素嚴格把關。
經發局說明,供電穩定對工業發展至關重要。隨著大潭電廠第八、九號機組上線,桃園市電力自給率已提升至百分之一百五十四點七,足以支應目前產業需求。
環保局表示,為了兼顧民眾的健康及能源發展,市府除了針對轄內電廠持續加強管制、啟動跨縣市聯防與環保交流平台外,亦將檢視太陽能板設置規範與安全檢查機制,確保光電發展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