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一紙新規戳破高息 ETF 糖衣?投資人如何看懂「配息真偽戰」門道
長久以來,台灣投資市場對「高股息」的迷戀,為高息 ETF 打造炙手可熱的榮景,但當配息數字成為行銷利器,其來源卻逐漸模糊,收益平準金、已實現資本利得,這些猶如「化妝品」的項目,被用來堆砌出誘人的高配息率,讓投資人彷彿陷入一場數字幻術,如今金管會終於出手,一紙 7 月上路的新規,要求配息回歸「股息」與「利息」的真實本源,一場配息的真偽之戰,就此揭開序幕。
「成分股息率」檢視 ETF 體質的照妖鏡
新規範的核心,主要是將 ETF 的配息能力與其持股的真實獲利能力重新綁定,過去那種「拿 A 股票賺的價差,去配息給 B 股票的持有者」的操作空間受到壓縮,這也讓「成分股含金量」無所遁形,現在「成分股息率」,也就是 ETF 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現金殖利率,成為一把最直接的照妖鏡,檢視著各家投信的選股實力與產品體質。
根據 CMoney 數據,而在這場素顏比拚下,市場上仍有五檔 ETF 的成分股息率站上 6% 的水平,儼然形成「6% 息率俱樂部」,包括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與 FT 臺灣永續高息(00961),分別以 6.88% 及 6.69% 領跑,顯示其選股策略在獲取現金流方面,具備相對穩固的基礎。
從配息率到總報酬的天壤之別
對投資人而言,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高息率的數字,若不能伴隨著股價的穩健成長,即順利「填息」,最終只是一場資金的左手換右手,甚至可能因賺了股息、賠了價差而得不償失,這也點出了高息 ETF 投資的終極命題,「含息總報酬率」才是硬道理。
以 00961 為例,其不僅息率數據亮眼,近一個月的含息總報酬率就有 2.02% 的正向表現,初步展現息率與報酬兼顧的潛力,這場變革不僅是對投信業者選股智慧的嚴峻考驗,更是一場對投資人財商的集體升級,未來當市場不再被虛高的配息率所迷惑,回歸總報酬本質,才有機會在新的賽局中,成為贏家。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