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女更年期突出血!醫檢查:是癌症
[NOWnews今日新聞] 一位50多歲的女性患者進入更年期,且停經已一年,原以為月經結束就沒問題,卻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醫師進一步檢查,確認為子宮內膜癌。
馨生醫療體系院長蘇俊源提到,病人出血量不多,但持續數週,還伴隨下腹悶痛感;起初患者以為只是更年期常見的荷爾蒙波動,再經進一步問診了解後,發現病患同時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並不理想。
蘇俊源指出,經子宮內膜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明顯增厚;而患者進行風險評估,並透過衛生棉條篩檢DNA檢體中的甲基化特徵,進而檢查結果顯示為高風險。後來進一步安排子宮內膜切片檢查,最終確診為子宮內膜癌。
蘇俊源表示,更年期女性若出現不正常出血,尤其合併肥胖、糖尿病或其他代謝異常,更應及早就醫,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早期警訊。醫師說,早期子宮內膜癌通常症狀不明顯,但若有出血、下腹不適或體重突然變化時,就需要高度警覺。
除了年齡與糖尿病因素,有些女性因為體質或健康狀況,更容易罹患子宮內膜癌,蘇俊源表示,高危險族群包括:
📍肥胖與代謝異常:肥胖、糖尿病、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可能偏高,容易刺激子宮內膜。
📍荷爾蒙相關因素:長期雌激素過量、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月經不規則,或服用乳癌治療藥物的女性。
📍生育與月經因素:初經過早、停經較晚、未曾生育者,體內雌激素暴露時間較長,也屬高風險群。
📍異常出血或月經問題:任何經期異常、停經後出血,都是需要警覺的信號。
對於這些高危險族群,蘇俊源建議,要定期婦科追蹤,更年期女性至少每年一次婦科檢查,對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異常至關重要;且要控制代謝健康,可穩定血糖、血脂及血壓,保持理想體重,均衡飲食與運動,都可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
蘇俊源說,警覺異常症狀,停經後出血、月經異常、下腹悶痛等,一旦出現應立即就醫,不可拖延。
所幸警覺性高發現異常出血,就進一步就醫檢查,蘇俊源提到,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也是提升子宮內膜癌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子宮內膜癌在早期通常治療效果良好,因此保持健康生活、定期追蹤,以及對異常症狀保持高度警覺,對女性健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