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月經亂、睡不好、情緒不穩?中醫師教你這樣分型調理更年期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0月17日01:25 • 發布於 10月18日01:13

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更年期症候群」。

全台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更年期的定義為一年沒來月經,在停經前10年左右常會亂經,月經天數縮短或拉長,經血量變少或停止。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5至52歲,推估全台約有近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內經.素問》有云:「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觀點認為,女性每7歲為一個生理階段,42至49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也就是中醫的「腎精虛衰」,此時身體狀況會往下掉,臉部會暗沉無光、頭髮變白,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生殖機能逐漸降低到完全喪失的停經前後過渡期,就是所謂「更年期症候群」。

依更年期症狀分成4種證型

吳宛容指出,中醫依更年期症狀,大致分成4種證型,大多數婦女經常會合併出現:

1.肝腎陰虛:月經量少,容易潮熱紅、夜間盜汗、陰道乾澀、口乾舌燥、失眠。

2.心肝火旺:失眠出汗多、煩躁、焦慮,伴隨口苦、心悸。

3.氣血不足:月經量過少或過多,伴隨臉色淡黃憔悴、疲倦、健忘、畏寒,以及筋骨痠痛。

4.脾腎陽虛:月經週期不定或月經過期,容易倦怠、無力、食慾差、腹瀉、水腫。

中醫治療更年期,副作用少

吳宛容指出,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大部分婦女的更年期症狀,持續3到5年內會消失,而部分婦女症狀可能長達10年以上,西醫治療以補充低劑量荷爾蒙為主;但部分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可能增加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不少婦女因而尋求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更年期,針對個人的體質及症狀給予適合的藥方,再搭配針灸、食療、穴位按摩等方法,幫助改善更年期的生活品質。

吳宛容說明,中醫觀點認為,更年期的病因是「腎精虧虛」,因而影響身體陰陽氣血平衡,引起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中醫治療以「滋腎填精」為本,「補腎」為抗衰老及減緩更年期症狀的根本之法,再依個人狀況不同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方藥,大多能緩解更年期諸多不適。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醫示警「做不到這個動作」恐是心臟病前兆! 死亡率也比常人高6倍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