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環保35】苦楝樹下環保精進 迎接全台最早曙
慈濟在台灣最東邊的太麻里曙光環保站,在這裡志工起得比太陽還早,例如曾經是照顧戶的「阮義雄」,2年多來幾乎天天3、4點就上工,用實際付出做為回報。脊椎開刀的「廖火炎」,除了做分類,也開車穿梭街頭載回收,更把海邊淨灘當運動。這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志工,在極東的環保點,堅持初發心,把守護環境看做平凡日常。
「早安 (現在要去哪裡),要載阮義雄師兄。」
「師兄早安,(師兄早安)。」
年過八旬的阮義雄,每天3、4點就上工,從照顧戶到環保志工,2年多來,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環保志工 阮義雄:「感恩啊,感恩慈濟對我的幫助。」
慈濟志工 張元山:「自從有環保可以做,他不曾失約,不曾沒來,都是從頭做到尾。」
記者阮迺閎 :「這裡是慈濟在台灣最東邊的,太麻里曙光環保站,從2008年成立至今,志工幾乎天天比太陽早起,就在這棵苦楝樹下做環保,把守護大地當作日常。」
慈濟志工 張鳳蘭:「因為大家都是做農的,種釋迦,種芒果,早一點來做,做一做就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工作。」
全站十多名環保志工,雖然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但人人動作俐落,樂在其中。
慈濟志工 林金花:「這樣一直撿這個腰很痛嘛,很痛,我就起來啊,起來吼嗨央(跳舞)就好啦。」
「這要倒掉嗎(要倒掉),這要倒掉。」
70歲的廖火炎,2年前因為脊椎舊傷動手術,如今纏著護腰,依舊堅持不懈。
每天的晨昏,他就會騎著機車撿回收,一路撿到海邊,把淨灘當作最好的運動。
慈濟志工 廖火炎:「就師父講的,做對的事,你就繼續一直做就對了。」
大包小包扛上車,身材嬌小的林彩虹,卻是不折不扣的女漢子,1年多前丈夫過世,最無助的時刻,做環保成為支撐她的力量。
慈濟志工 林彩虹:「有時候我晚上會自己跑來做,可是都被監視器看到,台東的師兄或者是他們的師兄,就會打電話,彩虹,你不可以一個人在環保站。」
這個低頭付出的身影,她是住在金崙村的李桂香,從家裡搭公車過來約半個小時,但只要有空就不缺席,只因2009年莫拉克風災時看到的景象。
慈濟志工 李桂香:「一個水溝,什麼都有啦,反正瓶瓶罐罐啊,寶特瓶什麼有塞住,那時候就領悟到,要做環保。」
挺過楊柳颱風,苦楝樹的枝葉雖然稀疏了些,依舊默默庇蔭著環保站,就像這群志工,雖然年紀漸長,還是不變守護環境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