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節氣霜降入深秋!氣溫驟降、早晚溫差擴大 通勤族掌握放鬆與保暖兩道防線

潮健康

更新於 10月30日09:29 • 發布於 10月28日15:57

隨著霜降節氣到來,氣候正式邁入深秋。早晚寒氣漸重,白天仍保有陽光餘溫,日夜溫差可達10度以上。根據中央氣象資料顯示,霜降前後台灣北部清晨低溫平均落在18至20度,對於每日早出晚歸的通勤族而言,體感變化特別明顯。若衣著或作息未調整,可能感受到肩頸緊繃或精神負擔較重。

溫差驟降影響循環 肩頸緊繃、頭暈是警訊

深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保持熱能,血管會自然收縮以減少熱量流失。當溫差過大或冷風直灌頸部時,肌肉容易反射性緊繃,使血液循環變慢。
不少通勤族早晨起床後或夜間下班時會感到「頭重頸硬」,其實這是身體正在對抗外界溫差的自然反應。若未及時保暖或放鬆筋膜,長期忽略保暖與放鬆,可能使肌肉不適與緊繃感加劇。

頸部保暖+身體放鬆 是深秋通勤的雙重關鍵

要讓身體順利應對氣溫變化,「頸部保暖」與「放鬆緊繃」同樣重要。
外出時可搭配立領外套、圍巾或薄帽款,形成隔絕冷風的第一層防護;回到室內後,可利用溫熱毛巾敷於頸後,有助放鬆頸部壓力與舒緩緊繃。
此外,長時間通勤的上班族,也可在通勤途中進行簡單的深呼吸練習或肩膀環繞動作,有助身體舒展筋骨、緩解緊張感。

穿搭不只保暖,更要懂「呼吸」

許多人為了保暖選擇厚重外套,反而導致流汗後受風著涼。建議可依時段變化採分層穿法:清晨與夜間增加防風外層,中午氣溫升高時則適度脫下,保持體表乾爽。
材質方面,建議選擇透氣舒適、具調節溫度功能的布料,例如遠紅外線纖維、竹炭纖維或快乾棉,能讓身體在溫差之間自如調節,不必忍受忽冷忽熱的落差。

WIWI呼籲:通勤舒適=穩定循環+自在呼吸

WIWI提醒,霜降之後的天氣變化快速,通勤族可提早準備輕便好收納的防風外套與圍巾,應對早晚寒風;同時也別忽略內在的放鬆與節奏調整。
適度伸展、穩定呼吸與留意姿勢變化,有助減少身體不適感、協助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身體壓力。

飲食與作息也能幫助「抗溫差疲勞」

除了外在保暖,飲食與睡眠也會影響身體的抗寒能力。建議多攝取含蛋白質與鐵質的食物,如黑芝麻、堅果、深綠蔬菜與雞蛋,幫助維持能量;晚間減少咖啡因攝取、維持固定睡眠時間,有助身體恢復日常節奏,提升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為季節生活保健資訊分享,不具任何醫療建議或診斷效力,僅供讀者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洽專業醫療人員。

延伸閱讀:

WIWI溫感衣

健康精選文章

WIWI官方FB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