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難民危機十週年 與梅克爾自拍男孩:柏林是我家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小時前
2015年因與梅克爾自拍爆紅的敘利亞難民莫達馬尼(右),26日在柏林舉行的難民危機十週年座談會上,與當年拍下這張照片的攝影記者蓋洛普(左)重逢,兩人自拍溫馨合影。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攝114年8月27日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7日專電)德國前總理梅克爾2015年一句「我們做得到!」開啟大規模接納難民的大門。十年後,因與梅克爾自拍走紅的敘利亞少年莫達馬尼已在柏林落地生根,他說:「大馬士革和柏林,都是我的家。」

2015年歐洲爆發難民危機,超過百萬人湧入德國,其中多數來自戰火中的敘利亞。適逢難民危機10週年,德國外國記者協會(VAP)邀集當年來德尋求庇護的敘利亞難民、協助難民的民間團體與地方官員座談,回顧這十年間的歷程與挑戰。

●阿薩德政權垮台 返鄉還是續留德國?

10年前與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柏林難民營自拍爆紅的莫達馬尼(Anas Modamani)在座談中分享,這些年不時遭誣指為聖戰分子,也經常收到仇恨訊息,但他對人生仍心懷感激。

在柏林生活邁入第10年,莫達馬尼已取得德國國籍,從柏林大學畢業後成為攝影記者,目前正籌拍一部有關敘利亞難民的紀錄片。

2024年阿薩德政權垮台後,他首次重返大馬士革。對於是否考慮搬回故鄉,他說:「我在柏林完成學業,有了自己的公寓,也遇見了所愛之人。我有兩個家,一個在敘利亞,一個在柏林。」

目前在天主教難民扶助組織任職的馬里克(Aghiad Malik)回憶,自己當年因不願參戰而逃離敘利亞。他說,十年來能在德國完成學業、找到工作並建立朋友圈,除了受惠於官方難民政策,也歸功於德國民間社會展現的「歡迎文化」。

至於是否該返鄉,馬里克表示,敘利亞當前局勢仍充滿不確定性,能否維持穩定、是否能成為真正保障人權的國家,都還沒有答案。他並不贊成德國對尚未入籍的敘利亞難民推動大規模遣返。

同樣來自敘利亞的作家卡特萊許(Ahmad Katlesh)則坦言,他對外界常問的「阿薩德政權垮台後,敘利亞人是不是該回家了」這類問題十分反感。

卡特萊許認為,許多難民已在德國生活多年,建立家庭與工作,理應有權選擇自己的去留,而不該被迫在「留下」與「返回」之間二選一。

德國社會與媒體過去10年經常用「成功」或「失敗」的二分法簡化難民議題,這樣的論述框架往往帶著功利或政治色彩。例如「年輕難民該留下,因為能工作;年紀大的難民就該回去,因為學不會德語。」這種思維不僅殘酷,也忽略了難民作為人的複雜處境。

●從歡迎難民到向右轉 融合是漫漫長路

柏林難民扶助組織「莫阿比援助」創辦人漢尼格斯(Diana Henniges)補充,雖然德國在2015年展現了強大的「歡迎文化」,但十年來結構性的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許多難民仍在醫療、居住與行政流程上遭遇歧視與拖延,語言翻譯往往也必須依靠志工支撐。

梅克爾當年開放邊境的決定,雖避免了更大的人道悲劇,但回顧過去10年,仍留下許多值得檢討與反思之處。

轄區是柏林難民安置重點區域的前柏林夏洛滕堡-維爾默斯多夫(Charlottenburg-Wilmersdorf)區長諾伊曼(Reinhard Naumann)直言:「我們回答了『我們做得到』,卻沒有回答『要怎麼做』。」

諾伊曼批評,聯邦政府至今仍缺乏長遠規劃。德國自1960年代開始便有大量土耳其勞工移民,卻始終不願承認自己是一個移民國家,導致政策搖擺,為極右翼留下操作空間。

近年排外的另類選擇黨(AfD)在多個聯邦州躍升為第一大黨,並持續以「不工作、依賴福利、帶來社會問題」等標籤描繪難民,甚至渲染「穆斯林是災難」的敘事。多數與談者對難民危機十年後社會向右轉的趨勢深感憂心。

在嚴肅的討論中,也出現一段溫馨插曲。記者提問環節,台下一名攝影記者蓋洛普(Sean Gallup)向莫達馬尼自我介紹,表示自己正是十年前側拍下他與梅克爾自拍的攝影師。

蓋洛普微笑對莫達馬尼說:「很高興看到你在這裡找到新生活,而那張照片或許也幫了一點忙。」兩人相隔十年再度相遇,為難民融合的漫漫長路,留下了一顆溫暖的逗號。(編輯:韋樞)1140827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政策大轉彎?川普:歡迎60萬中國留學生來美讀書 

TVBS
02

92歲肌肉宛如20歲!短跑阿嬤震驚科學家

NOWNEWS今日新聞
03

婚宴突暴雨秒變「真·流水席」 賓客泡水淹到膝蓋!鞋子、椅子被沖走

鏡週刊
04

10歲女童拿餐廳門口糖果 店員公審斥「無恥偷竊」詛咒牙爛光

壹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4導彈系統都攔不住它! 高超音速導彈出擊 胡塞首度對以用集束炸彈

新頭殼

中國九三閱兵將至 國台辦:邀台灣同胞出席

NOWNEWS今日新聞

訂4000元螃蟹送錯家!他吃光還「嗆這句」秒遭圍毆

民視新聞網

外媒爆印度總理莫迪4次拒接川普電話 美國前國安顧問為新德里抱屈

信傳媒

女同事內褲沾穢物「丟微波爐烘乾」!超噁結局曝光

民視新聞網

扭曲中華民國領導抗日事實 國台辦堅稱中共是抗戰「中流砥柱」

太報

女買旗袍回家一看嚇壞 扣子細節竟跟「壽衣」一樣

民視新聞網

美國公民在格陵蘭開展影響力行動 丹麥召見美資深外交官

中央廣播電臺

輝達「機器人新大腦」 黃仁勳拍短片親送大禮

台視

哥倫比亞34士兵叢林被俘 政府打擊游擊隊再受挫

中央通訊社

公開信批川普 美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數員工遭停職

中央通訊社

不只英特爾!川普還想要入股波音、全球最大國防工業承包商

台視

喧賓奪主?中籍旅客遊星國被控插隊 竟惱羞反嗆:沒有中國人新加坡算什麼?

民視新聞網

中國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4億 北京籲企業搶攻「銀髮經濟」

上報

省電要了命!72歲翁「沒錢」拒開冷氣…中暑身亡 兒見這遺物超痛心

太報

英國成年人逾半擔心AI搶頭路 工會籲設「護欄」防不平等加劇

太報

史上最大規模!美海防隊查獲市價144億毒品 可毒死全佛州人

TVBS

監控中國大陸! 美在沖繩「無限期部署」MQ-9無人偵察機

中廣新聞網

流浪狗叼「嬰兒頭顱」醫院走廊遊蕩 印度警方急查真相

CTWANT

悚!男開車衝撞行人釀2死 「來回狂輾」畫面曝光

EBC 東森新聞

硬逼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商務部長自爆致電魏哲家「威脅」收回補助

新頭殼

機上爆走只因「不能用手機」 乘客狂毆空服員還竟大笑收尾!

CTWANT

日經營管理簽證門檻漲6倍 防堵鑽漏洞亂象

NOWNEWS今日新聞

川普想入股「全球最大軍火商」專家曝後果

NOWNEWS今日新聞

比誰倔強?外送員、電動車騎士「馬路對峙4小時」 目擊者:天都黑了

CTWANT

ChatGPT遭控鼓勵輕生 美16歲少年父母怒告OpenAI

中央通訊社

強化中流砥柱敘事 中共「中國抗日戰爭史」修訂再版

中央通訊社

路透美聯記者加薩遇襲身亡 以軍:記者非攻擊目標

路透社

李在明訪華府提朝鮮半島無核化 北韓批偽君子

中央通訊社

【有片】中國網友AI生成昭和天皇學狗爬影片 日官房長官:影響惡劣

上報

中國人問台灣為何不回歸享福 自家人真心話狂酸「不行了,我要笑死了」

鏡週刊

伊朗與法英德會晤 力挽核協議

路透社

連續10天攝氏35度以上 東京高溫創史上新紀錄

中央廣播電臺
影音

打造「零犯罪」城市 川普擬推:在華府謀殺一律死刑

鏡新聞影音

泡麵沒煮吃下肚!埃及少年「狂嗑3包」 半小時後上吐下瀉身亡

TVBS

見李在明右手背再次驚現神秘瘀青! 川普健康問題又引發輿論熱議

新頭殼

川普政府訴請最高法院介入 中止對外援經費支付

路透社

沙塵暴襲鳳凰城 機場關閉 台積電大考驗1/一秒變黑夜! 「驚人沙塵暴」吞噬美國鳳凰城

鏡新聞

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居家監禁 最高法院要求強化維安

路透社

F-35墜機「它」害的! 痛損近2億美元 阿拉斯加摔機事件調查出爐

新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