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禁越香!美國農民:只有中國無人機能滿足需求 沒有它要怎樣幹活?
儘管美國不斷拋出中國無人機存在「安全隱憂」的論調,但美國農民對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及相關系統的依賴程度,卻在現實需求的強勁驅動下與日俱增。
《南華早報》報導,美國肉品出口聯合會 (USMEF) 副主席 David Bruntz 近期打算為位於內布拉斯加州的牧場購置用於監控牛群的無人機,他在一番尋找後發現只有中國的大疆能提供「價格合理」的解決方案。
總部位於深圳的大疆早在美國無人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並針對農業場景,推出播種、噴灑農藥和追蹤牲畜等一系列專用解決方案,產品迅速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Bruntz 感嘆大疆普及速度相當快。
跟內布拉斯加州許多的農民一樣,Bruntz 雖然擔心供應鏈可能中斷,但目前別無選擇。
相較於美國無人機製造商,中國的無人機不僅價格親民,性能表現更勝一籌,可謂價廉物美。
Bruntz 說,「他們在許多技術領域確實有優勢,解決辦法是美國自己研發這類產品」,並直言稱美國農民改用美國製造的無人機跟其他農業科技設備「既不容易,也不划算」。
事實上,在美國農業領域,中國技術的身影隨處可見。內布拉斯加州的養牛戶透露,他們使用的智慧耳標和控制系統也「廣泛」採用中國技術和零件。
根據無人機市調機構 Drone Industry Insights 數據,全球 70% 至 80% 的商用無人機由中國製造,中國在感測器、速度控制器等關鍵零件生產中占主導地位。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 去年底在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大疆是全球商用無人機龍頭廠商,在美國商用無人機市場佔有率達 9 成,且正積極開拓農業和其他工業用途作為新的營收成長領域,像是大疆去年推出的 Agras T100,專為大規模商業種植者設計,配備 100 公升液體噴灑系統和 150 升播撒系統,支援 100 公斤有效載重,搭載多重雷達與視覺感知系統,能勝任夜間作業,為精準農業提供有力支撐。
不過,美國在缺乏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無端懷疑大疆等中國科技公司的無人機系統有資訊安全風險。
2017 年,五角大廈以「資料安全隱患」為由禁止美軍使用大疆無人機,2020 年美國商務部又將大疆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再到去年美國「中國委員會」呼籲加徵關稅、美國國會通過相關軍事法案,美方不斷對中國無人機祭出限制措施。
美國農業部上月還宣布,禁止中國等外國買家購買美國農田,暗示可能收回中國投資者已持有的土地,同時美國商務部啟動針對無人機系統及其零件的專項審查,為徵收關稅等保護主義措施埋下伏筆。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柯利爾認為,美國目前不太可能限制中國農業無人機使用,因為政府不願得罪農民,農民不願改用高價產品。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梅農表示,若中國無人機持續發展並融入更多 AI 功能,美國態度可能改變,但美國想要與中國無人機產業脫鉤並非易事。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出口無人機 372 萬台,總價值達 21 億美元,且企業在眾多無人機零件供應上佔據主導地位,外國製造商嚴重依賴中國供應商。歐洲製造商此前也因技術落後無法生產出與中國同等技術水準的無人機。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