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漂泊不言敗!山太士如何從面板殘局殺入半導體 營收飆增171% 續戰先進封裝
Newtalk新聞
近年來,台灣面板產業在紅色供應鏈的低價殺戮下苦苦掙扎,但有一家資本額不大的面板用光學膜公司山太士,靠著不斷轉型,在逆風中殺出一條生路,前7個月營收較去年同期飆漲171%,去年更獲半導體設備大廠辛耘入股3.74%,雙方將攜手研發面板級翹曲抑制設備,持續在先進封裝技術上攻城掠地。
十年經營 跨入半導體供應鏈
接受《今周刊》專訪、被問到如何突圍時,山太士董事長吳學宗露出笑容說:「我個人可是經歷過6次創業。」強調自己曾多次遭遇挫折,但始終沒被擊倒。
吳學宗過去曾在美商3M任職,後來與友人合資成立貿易公司,後另外成立新公司山太士,初期經營耐熱絕緣材料,隨後轉為生產LED用擴散膜。
在面板產業火熱的年代,山太士開發出面板用光學膜,打進台灣面板雙虎供應鏈,並跟著客戶西進中國蘇州設廠 ,2010年營收一度達到15億元。但隨著中國面板產能大量開出,山太士也與一眾台廠一起陷入價格戰泥淖,「當時客戶每一季都會『奪命連環Call』,要求你降價15%。」回憶起這段過往,吳學宗餘悸猶存。
眼看毛利不斷下滑,他在2015年決定壯士斷腕,售出蘇州廠止損,回到台灣慢慢思考下一階段發展。
「當時我們認為,必須投入未來5到10年仍能生存的產業,最後選擇了半導體。」吳學宗分析,光電、半導體產業都需要黏著劑,但彼此重視的條件不同,光電注重穿透、遮光效果等光學特性;半導體則對產品需耐受高溫、真空、強酸強鹼等不同製程挑戰,有嚴苛要求。
好在打從面板供應鏈時代,山太士就很重視研發,養了數十位獨立研發人才,後續逐步擴編。當時公司先從海外進口原料,花了兩年結合自有配方,調配出封裝用材料、保護膜以及清潔片等不同半導體產業耗材,並且在2017年正式開始接觸半導體客戶,將產品送樣驗證。
身為半導體界新兵,山太士的產品性能雖然不錯,卻只能扮演台廠拿來向外商砍價的「備胎」角色。吳學宗認為,原因是材料占製程成本不到1%,一般客戶擔心影響產品良率,不願冒風險導入台灣廠商的耗材,以免得不償失。
跨入半導體供應鏈前幾年,山太士沒拿到太多具規模的訂單,營運多半還是靠光電本業支撐。但吳學宗仍堅持投入重本研發,並在各地參展增加知名度,約莫一九年,終於迎來轉機。
當時,一家設備代理商,因為檢測手機用晶片的探針卡清潔片供應商產品出問題,緊急找上山太士求助。
其實,山太士過去早就為其他廠商開發過類似功能的清潔片,立即就能無縫接軌。這次「救火」,為山太士帶來了第一筆千萬等級半導體營收,並讓業界認識這家公司。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96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全球塑膠公約》日內瓦談判破局收場!聯合國警告若不積極減塑,2050年海洋中塑膠可能比魚還多
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87/post/202508150045
2025重陽敬老金最高領2萬!領取資格、領多少、何時領…全台重陽禮金發放資訊一次看「北市有加碼」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0/post/20250814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