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揭「5大原因」恐造成假性失智! 焦慮、睡眠障礙都是兇手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許多人在照顧長輩時,會困惑「變健忘」是否就是失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蔡睿蘋表示,正常老化多是偶發性忘記、提示後能想起;失智則涉及「功能受影響」,例如重複問同一件事、計畫與判斷下降、影響工作或社交。辨識失智症的關鍵,在於健忘是否已干擾日常生活,若有影響,就應及早到醫院評估。

退休族群缺少生活重心 仍是失智症好發族群

蔡睿蘋醫師表示,臨床上65歲後的族群仍是失智高風險者。近年健康意識提升,50~65歲民眾只要出現「腦霧、健忘」便會主動求診,但真正在客觀測試顯示認知缺損者,仍以退休後族群較多。

這可能是由於離開職場後,缺乏生活重心與社交刺激,規律作息被打亂,「退縮、少互動」會加速腦部功能下滑。蔡睿蘋醫師建議,長者維持「被需要的感受」,穩定維持生活目標與人際交流,能延緩退化。

早期失智以非藥物介入為主 中度病程僅能延緩惡化 

在早期或主觀認知下降階段,以「非藥物介入」為主:地中海飲食、有氧運動、認知訓練、社會互動與規律作息,蔡睿蘋醫師提到,一般來說,這樣能穩住病程曲線。但進入中度後,神經細胞萎縮明顯,僅能延緩惡化,難以逆轉,因此「及早就醫」尤其重要。

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 醫親解藥物與非藥物療法

蔡睿蘋醫師表示,目前臨床常用的失智症藥物有口服與針劑兩類,口服藥有助注意力與認知穩定,費用相對較低,但仍存在自然退化風險。新型單株抗體針劑主要用於清除β類澱粉蛋白,適用於早期或輕度者,需自費且費用較高,且必須在腦部尚未明顯萎縮前介入,效果才有意義。

同時,蔡睿蘋醫師歸納,非藥物介入的方式約5種,從生活作息、改變飲食、控制慢性病、規律運動與維持人際互動、關注情緒是支持失智症患者相當重要的一環。

蔡睿蘋醫師指出,規律作息並使用月曆、時鐘、記事本,強化時間與空間定向。再者,飲食改成地中海模式:以蔬果、全穀、魚類、橄欖油為攝取核心。

慢性病管理方面,穩定血壓、血糖、血脂,降低血管性認知障礙風險。持續每日散步約30分鐘、參與社區活動或團體增加人際互動。家屬在照顧患者時,保持耐心溝通、避免責備;必要時使用定位設備、落實居家防走失與環境安全。

早期失智症警訊 常見情緒與行為變化 

額葉功能改變,會先表現在情緒與個性,蔡睿蘋醫師提到,重複問相同問題或遺忘「近期事件」、執行日常事務困難(繳費、用藥、回家路線)、情緒/個性明顯改變、社交退縮、語言找詞困難、說話變慢或迴避對話都是早期徵兆。

當出現這些警訊時,建議安排認知測驗、神經心理評估與抽血檢查,有助釐清疾病分期,建立個人治療計畫。

不過,並非所有健忘都是失智。蔡睿蘋醫師解釋,部份患者因憂鬱、焦慮、睡眠障礙、甲狀腺功能異常、維生素 B12/葉酸不足或電解質失衡而出現「假性失智」。抽血與完整評估可找出可逆原因,矯正後多能改善。所以,若有疑似症狀出現,第一步還是要先至醫院做檢測。

病識感與家屬支持 是病程進展關鍵

治療成效與「病識感」密切相關,蔡睿蘋醫師以臨床經驗的觀察指出,願意面對問題、接受治療與訓練的患者,病程控制較好。對於不喜歡服藥或對治療較抗拒的患者,可用貼片藥劑協助用藥。此外,家屬的穩定支持、避免頻繁更換生活場域,能降低不安與情緒波動。

家屬與患者互相配合 醫師提供實用規劃策略

蔡睿蘋醫師建議,家屬可與患者共同規劃每週「課表」:運動時段、社區大學課程、參加社團與家族聚會;建立財務與照護規劃,提前討論角色分工與資源,減少臨時壓力。在患者尚可自理生活時,鼓勵患者「自己能做就自己做」,維持參與感與自我效能要求。

把握黃金治療期 早期發現「延長穩定期」

失智症是一段長程旅程,最有效的策略是「早期辨識+醫療介入+生活處方+家屬支持」。蔡睿蘋醫師呼籲,維持生活重心、規律作息、良好營養與人際連結,是與治療並行的四根支柱。當我們越早行動,就越能為患者與家庭爭取「更長的穩定期」。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一早這樣做!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雞蛋配咖啡
·長輩電視聲音愈調愈大?醫揭「4大隱憂」:比你想像嚴重 恐加速失智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