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下到發霉!高雄分隔島「長出菇菇」恐有毒 警方到場摘除
受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已下超過一個禮拜的豪雨,總雨量也都超過2000毫米以上,各地也紛紛傳出災情,嚴重至道路坍陷導致停班停課。有網友分享,高雄的雨已經下到讓馬路分隔島長出菇來,對此,食藥署以及高雄公園處示警,這種菇類稱作「綠褶菇」可能有毒性,請民眾不要任意摘採及食用。
中南部連日豪雨,多名網友在Threads上分享路上看到的奇景,只見馬路分隔島已經長出菇來,直呼「高雄下雨下到發霉了⋯⋯」。貼文曝光後,網友們紛紛表示,「要不是留言有各種角度的側拍,我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個雨停以後一天內就會枯萎死掉了,不要亂吃,多半都劇毒」、「一個分隔島湊出一鍋素食鍋」、「彰化也是狂下」、「這是真的,楠梓路上也有超可愛的。」
對此,市府公園處副處長羅椉元表示,近期連日大雨導致公園、分隔島長出蕈菇類,有些蕈菇可能有毒,提醒民眾不要摘採食用,看到可以通知清潔人員或撥打1999通報清除。
另外,有網友目擊菇菇在半夜被移除了,並拍下員警到場將香菇摘掉,有網友表示「摘除可能就是不要再讓一堆民眾再前往拍照打卡之類的,因為畢竟那邊是分隔島,右側為機車道左側為快車道。」
根據食藥署資料顯示,該蕈菇為「綠褶菇 (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Meyer: Fr.) Massee)」屬中至大型菇菌,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 (Macrolepiota procera)及雞肉絲菇 (Termitomycesalbuminosus)相似,常被混淆。
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於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且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為可辨識的重要特徵。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