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海域遭插紅旗! 業者嘆「浪平也禁下水」:收入都歸零
暑假以來接連著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墾丁水上活動幾乎停擺,但近日部分海域浪高僅50公分,海灘卻插上代表「浪高逾兩公尺,禁止一切水上活動」的3面紅旗,讓自嘲已經在「吃土」的海域活動業者再也忍不住,4日聚集近百人到墾丁國家管理處陳情,痛批紅旗禁令未考量現場海況。墾管處則表示,將研議更彈性管理方式,兼顧安全與業者生計。
一個月來墾丁海域幾乎天天被插上1到3面紅旗,陳姓潛水教練一開始還能苦中作樂拍攝自嘲影片,從倉庫內挖出過期調味料,拿到沙灘配沙吃,自嘲「嗯!這樣真的比較好吃欸」,但是近3、4天來,許多海域活動業者發現部分海域浪高僅50公分,後壁湖「平穩得就像一座湖」,沙灘仍被插上3面紅旗,甚至4日看到已經降為雙旗、依法可下水後,管理單位卻突然出現,對他們開出違規罰單。
「我們要的是生路,不是鬧事!」上百名業者4日在墾管處外和平陳情。陳姓潛水教練說,後壁湖浪高不到50公分,卻插上3面紅旗,禁止下水,真心不懂數字跟判斷是怎麼樣出來的,要訂定上的規則為何不到現場看看實際的海況,今年暑假能做生意的天數已經不多了,連浪平的時候都被限制下水,是想要讓水域業者都不能活了嗎?
陳姓潛水教練指出,紅旗禁令常因颱風預報或中央氣象局保守數據「一周插旗」,完全不管現場的變化,假日公部門休假,無人即時調整,暑假本就天候不穩,今年又特別難做,原本少數可以營運的好天氣,卻因插旗禁水而錯失機會。
陳姓潛水教練痛陳,他們支持安全第一,但不是「僵化機制」的犧牲者,這不是他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荒謬,但不希望每一次都只能「吞下去」。他們從來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拿安全開玩笑,作為潛水教練,他們帶領客人親近海洋,第一條守則就是「尊重大海、遵守風險」,但「形式安全」不等於「實質安全」,一個與現場脫節的制度,最終只會讓人對規則失去信任,他們不反對插旗,反對的是「不更新」、「不說明」、「不負責」的插旗。
陳姓潛水教練強調,他們願意合作,也願意配合,但前提是制度也願意面對真實、願意與現場對話。他們願意為安全而努力,但也希望制度願意為合理而修正。
鄭姓業者也無奈說,預約全取消,收入歸零,家裡老人小孩怎麼養?他們支持安全,但不能犧牲生計!
香蕉船業者質問,「船貸、薪水誰來付?一句禁令就能解決嗎?」吳姓衝浪教練也指出,台灣不能再變成「先禁國家」,紅旗不是用在責任區分,而且恆春半島只有紅旗,插上去,全部人都要吃土吃沙了,要找一個時間跟管理單位主管一起討論。
業者代表提出3大控訴,一是封鎖決策欠缺溝通,業者從新聞才得知消息;二是管制範圍過大,南灣、後壁湖全面禁水,等於斷絕生路;三是停業無任何補助,損失全由業者承擔。
業者提出4項建議:建立即時更新的浪況監測機制、插旗前應有現場查勘與海象佐證、假日期間應有值班窗口供業者或民眾即時反映與應變、區分不同海域海象差異管理,盼制度與現況同步。
墾管處說明,針對轄內海域活動安全管理,是依《墾丁國家公園岸際海域活動管理作業要點》,浪高1公尺插紅旗禁泳,2公尺禁一切水上活動,恆春半島三面環海,受地形與海流影響,各區風浪條件變化大,為兼顧即時性與整體性,相關管制資訊主要參酌中央氣象署鵝鑾鼻浮標站資料,並結合現地觀察作為綜合判斷依據。
墾管處指出,近來因颱風、豪雨與西南氣流挾帶湧浪與暗流等不可預測因素影響,考量整體園區安全,部分海域雖浪高短時間內未達標準值,但基於預警性管理原則,仍提前啟動安全管制措施。
墾管處表示,針對是否可依各海域狀況更為彈性調整標準與作法,將持續研議可行性,於不影響整體安全前提下,尋求更妥適的管理方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