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0708》70年最驚恐颱風夜,漁民拚命護魚塭,停電 3 天重創產業
丹娜繼颱風席捲西南沿海,最高達 17 級陣風從嘉義登陸,造成大面積停電,包含嘉義縣東石以南,布袋、義竹,一路到台南北門、將軍、七股;另外,佳里、學甲、鹽水、新營部分地區停電。目前已接近三天停電、甚至停水狀況,受災戶身心疲憊已達臨界點。
除了生活不便,沿海是養殖重鎮,電力供應至為重要,從水車到魚塭抽換水的幫浦、冷藏凍存、運輸水產保鮮製冰,無一不倚賴電力。在這停電的 60 小時內,《上下游》走訪嘉南沿海地區調查災情,並記錄停水停電下沿海居民養殖戶如何自助天助,同舟共濟度過難關。
東石:成魚階段遇停電,漁民繃緊神經,柴油發電機馬力全開
東石除了是台灣蚵業心臟,也是養殖重鎮,文蛤、白蝦外也盛產金目鱸、黑格、黃鰭鯛。丹娜絲災後第三天,養殖戶除了整理家園,還要不停往返加油站,所有魚塭旁都有柴油發電機劇烈急促的運轉聲。
在副瀨村養殖兩公頃魚塭的漁民陳淑美說,「東石漁民都快瘋了」,現在正是養殖到成魚階段,耗氧量大,可是水車因停電無法運轉,又不能投餌,否則會導致氧氣不足。
目前所有魚塭都要靠柴油發電機,但是發電機油耗很恐怖,一不注意就會來不及添油。偏偏東石的加油站停電無法加油,兩夫妻得來回不停奔忙在魚塭跟加油站間。若不趕緊恢復送電,魚群會慢慢變瘦,日後還要重新餵養增重,漁民不斷跟時間賽跑,成本疊加不斷往魚塭裡丟錢,大家心裡負擔都很大。
陳淑美說,東石已經斷水、斷電、斷網三天,拜託政府趕快讓電力恢復,因為颱風過後帶來大雨,魚塭水質不穩容易劇變,必須有電力讓幫浦運轉抽換海水,否則魚塭風險極高。
狂風暴潮,七股西寮人度過70年來最驚恐的颱風夜
這次颱風中,七股西寮里是受災最嚴重地方之一,不只狂風掀去屋瓦、吹破採光罩,大水也漫過堤防,直沖村莊淹入住家。記者到訪時,居民仍在整理家園,將泡水床墊家具衣服一一堆置路邊,神情漠然、氣氛十分哀戚。當地人想起颱風夜狂風夾帶大水漫過堤防,宛如世界末日。
「外面飛砂走石呼呼叫,我本想打開前門去看看,沒想到推不開,突然間大水沖進來,水勢猛漲個不停,不到一、兩分鐘就淹到肚臍眼。」黃郁信看前門狂風大水無法脫困,馬上叫上同居人蘇吳阿鶯轉頭往後門走,沿著與隔壁共享的小巷,避開狂風大水脫困。
「我們一邊摸黑走一邊退,走到神明廳,神桌已經浮起來搖搖晃晃,我看到王爺(神明像),不能棄祂不顧,趕緊抱起來逃生。」蘇吳阿鶯說,住在西寮 70 年,從來沒看過這麼恐怖的颱風,表情仍難掩驚恐。
擔任水門管理員的黃郁信對潮汐時間掌握十分透澈,他說接近午夜應該退潮,雨不算太大。卻沒想到暴風力量大到把水捲進潟湖,七股潟湖有兩公里餘的外堤年久失修,水勢沿著西寮溪一路沖進內陸,灌進西寮村。「從來沒看過的自然現象,有如海嘯般恐怖。」黃郁信看顧水門多年,嘖嘖稱奇說道。
北門蘆竹溝青年:停電第三天水產業極缺發電機,長輩摸黑自力照顧
北門蘆竹溝在本次風災遭受重創,但因先前的光電抗爭與社區營造成果,社區很快動員起來,不只民間救災資源抵達,總統賴清德也親自前往勘災。
傍晚時分,《上下游》抵達蘆竹溝,蘆竹溝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永仁跟協會義工幹部們,正在協力分發物資到各家戶。他表示,社區停水停電第三天,居民要煮熱食也很困難,更何況村裡有許多老人家,夜晚必須摸黑,生活起居不便且危險,所幸已經有慈濟及民間捐助物資,讓老人家可以吃上熱食。
邱永仁說,他印象最深刻是一車來自楠西的物資,援助者稱,因為年初楠西才遭遇震災受到各界援助,這次聽到海線風災,特別來響應回饋,讓鄉親備感社會溫暖。
邱永仁也建議,政府可提供體貼便民的服務,現在受災區停電沒水,連洗澡都有困難,海線旅社大多已客滿,必須遠赴台南市區住飯店,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負擔昂貴房價,希望政府若有機會可以媒合一些飯店提出配套專案,讓受災戶可以洗個熱水澡,好好休息,這是受災戶迫切但不便開口的需求。
邱永仁也反應,蘆竹溝以潟湖養蚵為主,不像魚塭養殖戶平時就備有柴油發電機,小型發電機即可維持冷凍庫運作。雖然賴總統勘災時提到可全額補助發電機租金,但目前雲嘉南海線幾乎都缺貨,有錢也租不到是最大問題。
神農獎漁民:動用所有關係,從高雄、台中、台東各地商調發電機支援
布袋義竹的養殖戶邱經堯是神農獎得主,也是賴清德總統就職國宴的水產供應商,他跟團隊養殖約 40 公頃魚塭。雲嘉南海線現在幾乎租不到發電機,他動用所有關係管道,從台東、台中等地商借,甚至親自跑到高雄大寮大發工業區載發電機。
不過數十組發電機同時運作又難避免不故障,這也讓漁民精神壓力破表,整天都在聯繫發電機廠商,想盡辦法在廠商支援前維持運轉正常。他說至少要讓每個養殖池跟冷凍庫能有一台水車運轉,所有養殖漁民此時都在咬牙緊盯發電機,一邊祈禱電趕緊來。
賠本生意也得做,只因水產保鮮運輸都靠「它」
布袋也是災區之一,除了少部分街區有電力外,多處於停電狀態。此時仍有許多水產業者趕著出貨,這些運輸的魚車要經過長期載運,保冰是重要關鍵,以免溫度上升導致魚群緊迫而死。
大小不一的魚車出發前,都會先來到台 17 線路旁一處製冰廠把冰塊補滿。停電邁入第三天,除了魚車之外,還有許多小型家戶、養殖戶緊急買冰,用來維持家裡面的冰箱或冷藏庫溫度。看著客人絡繹不絕,老闆蕭先生並沒有笑容,反而無奈地說:「現在是賠本狀態下,繼續提供服務。」
蕭先生表示,停電後他緊急租下大型柴油發電機,每天的租賃費用加上油資成本要疊加三萬元,但是一塊不到 1 公尺長的大冰塊還是賣 60 元,沒有調高。蕭先生說:「我們也是服務業,賠本也要服務客人,不然海線這些水產怎麼辦?」
颱風停電讓製冰廠生意大好,但製冰業者此時反而願意不計成本廉售,維護水產產業鏈運轉。雖然冰塊看起來冷冰冰的,可是製冰行業在漁鄉卻是充滿人情味。
學甲居民:街區大半停電,學甲受災嚴重但目前無人關注
西南沿海大部分地區仍未供電,當地人告誡,夜晚沿著台 17 或台 19 線行駛,必須將車速放慢,謹慎行駛,因為仍有許多地區尚未整理倒塌路樹,尤其是養殖區的產業道路,夜晚開車仍有風險。
開車駛入學甲市區,仍有一半以上街區停電,一處水果攤為了繼續做生意,突發奇想,用機車大燈來當成照明,市井小民用自己的方式維持生活運轉。
慈濟宮前的巷弄內,台灣鯛批發商陳先生帶著母親及一家大小,住在倒塌的老厝下。他說現在海線已經租借不到發電機,學甲受創也非常嚴重,許多房屋受損,但是目前大家還未關注到學甲,盼媒體協助將災情傳播出去。
漁港也成受災戶,從小漁船到大型渡輪都遭殃
往南到北門,蘆竹溝漁港因為漁船舢舨被狂風吹翻,居民苦中作樂說這是「疊疊樂」。大家正在愁煩未來的修船費用,還有人至今仍找不到自己的船,究竟是沉沒還是被吹到一個不明的地方。
將軍漁港傳出有遊艇跟客輪浸水消息,原來是載運旅客前往澎湖七美島的客輪被強風灌入海水、船身半沉。今日市府已協調大型吊車救援浸水船隻。
府院高層勘災後,拍板養殖區用電列為優先
針對颱風造成嘉南地區嚴重停電,今日府院高層勘查災情後,賴清德總統在台南宣示,將沿海養殖區用地列為優先處理項目,原本需要一個禮拜修復電力系統,估計最快在明 (9) 晚讓沿海養殖區可以局部恢復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