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治療全解析!內痔外痔怎麼分?痔瘡一定要手術嗎?
痔瘡難言又難忍,該怎麼辦?你可能對痔瘡手術感到卻步,不敢想像即將面對的疼痛,對於漫長的恢復期又覺得人生無望,其實現在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微創痔瘡手術已經相當成熟,痔瘡治療也可以很輕鬆了!但對於痔瘡環狀切除手術、微創痔瘡手術、微創痔瘡手術合併雷射消融術等,像繞口令一樣長的療程名稱,究竟哪一種才適合你的情況呢?這次讓我們透過圖表一目了然的認識痔瘡治療,從中了解不同療程的差異。
痔瘡種類怎麼分?從「齒狀線」區分內痔與外痔
痔瘡主要可分為「內痔」與「外痔」,關鍵的區分點就是肛門內的「齒狀線」。外科醫師鍾雲霓說明,齒狀線以上屬於內痔,神經分佈較少,因此常會有無痛性的出血,而齒狀線以下為外痔,因為體神經較多,所以會有腫脹與疼痛的感覺。這樣的分類有助醫師評估適合的治療方式,例如內痔更適合橡皮環結紮、注射療法,外痔則多半需仰賴手術處理。
該不該處理痔瘡?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
痔瘡是肛門的血管與軟組織老化的結果,所以如果想要讓它自己消失、康復,是不可能的事,那是否需要積極處理痔瘡呢?鍾雲霓醫師指出,可以觀察痔瘡造成哪些困擾,作為進一步治療的參考依據。
● 腫脹、疼痛、因異物感影響日常生活者,建議評估是否要透過手術處理。
● 排便頻繁出血者,久了可能導致貧血,長期忽視會有健康風險,因此也需要積極治療。若不排斥頻繁往來院所,可以考慮較為簡單的橡皮環處理,或選擇各式的注射治療。
● 如果僅是健檢發現有痔瘡、無不適症狀者,可以先使用藥膏或改善生活習慣等來做調整。
內痔常見治療方式,使壞死的內痔組織自行脫落
若診斷結果單純為內痔,鍾雲霓醫師表示,目前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式有以下幾種:
1.橡皮環結紮術
利用橡皮圈綁住內痔分支的地方,阻斷其循環,使組織壞死並自然脫落。
2.冷凍劑治療
使用液態氮等冷凝劑凝結痔瘡,讓痔瘡因冷凍而壞死脫落。通常使用局部麻醉。
3.硬化劑治療
將有硬化作用的藥劑注射到內痔組織,使組織纖維硬化、萎縮結痂。
4.雷射燒灼術
用雷射燒灼膨脹凸出的內痔組織,使其萎縮壞死並自行脫落,形成焦痂,達到收縮與止血的目的。
鍾雲霓醫師表示,以上皆不需住院或麻醉,恢復時間快,但僅適用於內痔患者,如果是外痔或內外混合痔,因為位置有皮膚層覆蓋並佈滿神經,容易引發劇烈疼痛,因此往往需要透過手術來改善。
外痔處理怎麼選?傳統手術與新式微創的優缺點
外痔是指發生在肛門緣周圍皮膚下的痔瘡,常見症狀包括肛門周圍腫脹、疼痛、搔癢,有時會出現血栓,形成硬塊並引起劇烈疼痛,關於外痔的手術選擇包含:
1.傳統痔瘡手術
利用電燒或手術器械,將內外痔組織完全切除,效果明顯,但恢復期較長、疼痛感較高。
2.微創手術
● 環狀切除術:使用特殊的釘槍切除多餘痔瘡組織,並將剩餘組織重新固定在肛門內部,利用肛管黏膜無痛覺的特性來減少術後疼痛並縮短恢復期。適合第二到第三度的內痔,以及合併部份外痔的情形。
● 微創痔瘡手術:精細的分離組織並保留黏膜,將手術傷口降到極小再進行細緻縫合,避免括約肌受損,達到出血少、疼痛少、恢復快的目標,可同時處理內痔與外痔。
● 微創痔瘡手術合併雷射消融術:結合微創手術和雷射技術的特性,利用細小的雷射光纖探針,將雷射能量導入痔瘡組織,使痔瘡血管收縮、封閉,進而達到萎縮、壞死的目的。可以同時治療內外痔,且術後疼痛感較低,恢復期也較短。
通常患者最在意的就是術後的疼痛感,對此鍾雲霓醫師指出,傳統手術會覺得每一塊痔瘡都是一塊肉,因此手術過程中會將痔瘡整個拿起來,在過程中就會有部份的正常組織一起被切除,因此較可能產生肛門失禁、狹窄的後遺症,也使得傷口很大,恢復期又很長。
而傳統與微創手術最大的差別就是概念上的不同,鍾雲霓醫師解釋,微創手術是把痔瘡當成一坨纏繞的血管球,因此只需要透過極小的傷口將裡面的血管抽出來,並盡量保留旁邊的黏膜,精準地避開重要組織,不傷到肛門的括約肌,就可以避開肛門失禁、狹窄的傷害,並減少術後併發症,也因為傷口較小,使得恢復期相對變短,也比較不會痛。
鍾雲霓醫師進一步說明雷射消融的概念,雷射消融術的做法是在每一個痔瘡血管的止血分支當中,把平常用的電燒光點換成雷射極為細小的針尖,因此裡面的止血點又縮得更小了,恢復期與疼痛度等各項表現自然就更加極致。
痔瘡可以擦藥膏就好嗎?痔瘡藥膏的治療概念
許多患者會從藥膏與口服藥物開始治療,鍾雲霓醫師表示,痔瘡藥物大致可以分為藥膏、塞劑和口服藥物,基本概念都是一些血管收縮、收斂、抗發炎、止痛的成份,可能會包含氧化鋅當作保護層,也可能會有油脂當作痔瘡的潤滑劑,避免與糞便摩擦拉扯。
1.藥膏
主要功能是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搔癢、紅腫等不適症狀,並幫助傷口癒合,使用時需注意是否含有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造成皮膚變薄,若症狀嚴重或未改善,應及時就醫。
2.塞劑
將藥膏做成固定子彈型的形狀,使其更容易放到肛門裡去處理膨脹的內痔。
3.口服藥物
通常以黃酮類藥物為主,可以增加肛門血管的通透性與血流的流暢性,幫助舒緩痔瘡腫脹時的不適感。
預防痔瘡要做什麼?三大生活守則最重要
想預防痔瘡反覆發作,鍾雲霓醫師提醒民眾,從生活習慣著手才是根本之道:
1.良好的飲食習慣
每日攝取足夠的蔬果、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通暢,通過肛門的時間也會減少。
2.多喝水
若只吃纖維質不喝水,會讓糞便過於乾硬,為肛門帶來摩擦,因此每天需要喝足2,500~3,000㏄水份。
3.持續運動
因為肛門的血管永遠都壓在身體的低位處,因此若想要改善循環問題,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有助改善下半身血液循環,降低產生痔瘡的機率。
痔瘡並非只能一味忍耐的問題,現代醫學提供多元化的治療方式,以往民眾擔心的疼痛感和恢復期問題也已經有所改善,如果長時間拖著不處理,痔瘡非但不會自行痊癒,越來越有「份量」的痔瘡組織也會影響後續治療。不過鍾雲霓醫師提醒,無論選擇保守療法或手術治療,都應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與操作,並選擇具有合法執照與經驗的診所或院所,才能確保療程安全、降低風險,輕鬆重拾排便樂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