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資料中心狂吃電有解?伊頓「一顆變壓器」簡化傳統供電7關卡,UPS要被淘汰了嗎?
隨著AI浪潮席捲全球,Google、AWS、微軟、NVIDIA等科技大廠紛紛在台灣設置資料中心,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資料中心的耗電量未來5年將翻倍,至2030年的年耗電量相當於去年3個台灣的總電力需求。
面對AI資料中心驚人的電力需求,輝達供應鏈之一、美國不斷電系統(UPS)大廠伊頓(Eaton)於9月10日在國際半導體展區內正式發表「從電網到晶片」策略,將針對NVIDIA未來AI平台所需的800V高壓直流電,設計「中壓固態變壓器」(MVSST),它整合傳統的不斷電系統(UPS),使轉換更少,效率提高,將徹底改變現在資料中心的供電模式。
不再只是UPS!一顆變壓器簡化資料中心7道供電程序
傳統的電力架構從市電電網進入資料中心,會經歷多次的交流電(AC)與直流電(DC)轉換,需要經過變壓器、配電盤、UPS等多達6至7道的關卡轉換,才能將電力送到伺服器。每一次轉換都伴隨著能源損耗與發熱,並增加潛在故障點,使得原本就冗長的電力供應路徑降低效率,也讓整體系統變得複雜且難以維護。
「一切都是為了滿足AI晶片對電力的需求。」伊頓台灣與菲律賓總經理林鈺培指出,為了解決這個痛點,「從電網到晶片」策略的中壓固態變壓器,將減少傳送電力過程中達5%的電力損耗。
「未來,從電網到晶片的電力轉換過程,可望從6、7道程序簡化為1至2道。」林鈺培形容中壓固態變壓器是一個「All-in-one」的高度整合性設備,將大幅縮短電力路徑。
是否意味著UPS將被淘汰?林鈺培澄清「這並非淘汰UPS,而是將UPS功能以更高效的形式整合進來。」MVSST內部已包含電池備援機制,確保AI晶片在市電中斷時仍能獲得穩定電力。
伊頓東亞區副總裁兼總經理嚴慶和(Jimmy)表示,此項技術目前已在海外與客戶進行示範性合作與測試,預計在2027年後,隨著AI晶片平台的成熟,將正式落地,並優先導入新建的大型資料中心。
亞太AI戰場競爭激烈,台灣產業面臨5大挑戰
「雲端市場每年增長22%已相當驚人,但AI的增長是更加迅猛高達33%!」嚴慶和(Jimmy )在記者會上一語道破市場格局,他指出從馬來西亞到澳洲、上海,亞太區已經成AI基礎建設的一級戰區。
而在風暴核心的台灣,除了台積電,美光等巨頭也正積極擴廠,不過,嚴慶和直言,台灣產業同步面臨5大挑戰:專業電力人才的短缺、分秒必爭上市時間壓力、複雜的電力整合設計、迫切需要升級的電網韌性,以及永續發展(ESG)的議題。
挑戰不僅於此,台電推估,至2028年光是半導體與AI產業的電力增量就將超過百萬瓩。面對高漲的能源成本與迫在眉睫的永續轉型,從電網端到晶片端的革命勢在必行。
為強化台灣電網韌性,伊頓也積極落地儲能(ESS)案場。林鈺培指出:「重點在於如何承受不可抗的電力衝擊,並快速恢復供電穩定。」目前,伊頓在台灣電信業的儲能專案已建置完成。
「過去一年,伊頓在台投資已超過一億台幣,持續擴編團隊、擴充5成產能、新增產線並擴大實驗室。」林鈺培表示,伊頓在台北的工廠不僅是全球模範工廠,更承擔全球模組的輸出任務。
今年,除了在資料中心與建築市場取得佳績,伊頓也導入結合AI遠端監控的新一代中小型UPS,應用於金融與醫療市場。
延伸閱讀:iPhone 17來了!Pro大變身、Air史上最輕薄,一次掌握蘋果發佈會重點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義美押注AI機器人!旗下鞍新盟「MIT機器人」可舉20KG啞鈴,將成半導體廠生力軍?
攜手MaiCoin!聯邦銀行搶進虛擬資產託管:比特幣放AMIS冷錢包,是最穩解方嗎?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