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科技業?美媒揭秘:新竹「1產業」最吸金,賺錢原因曝光
當全台都在喊「少子化危機」時,新竹卻像是開了外掛。這座被晶片點亮的城市,不僅薪資高、工作穩,連生小孩的意願都比別人旺。根據最新統計,新竹縣是少數生育率逆勢上升的地區之一,甚至成了年輕家庭聚集的樂土。只是,在高薪與高壓並存的生活裡,「養孩子」似乎也成了另一場競賽。
少子化中唯一逆勢的城市
圖片來源:pexels
全台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2023年台灣總生育率僅0.87,2024年雖因「龍年效應」小幅上升至0.89,但仍遠低於人口替代的2.1門檻。不過,新竹縣卻繳出亮眼成績,生育率達1.02,是全台少數年輕人口仍多於老年人口的地區。
根據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台積電員工人數只佔全台人口0.3%,卻貢獻了全台新生兒的2%。這個數字聽來幾乎不可思議,卻說明了晶片產業的薪資與穩定性,讓年輕家庭敢「放心生、安心養」。新竹的高科技園區不只創造晶片,也孕育了一個城市的未來。畢竟,當多數城市還在擔心托嬰中心太多空位,新竹的問題是「幼兒園名額太難搶」。
最富社區「關新里」年所得是台北3.6倍
圖片來源:pexels
園區周邊的關新里,已連續五年蟬聯全台最富有行政區。2023年當地家庭平均年所得高達461萬元,是台北市平均的3.6倍。這裡的街頭,不難看到Tesla、愛馬仕與手握星巴克的爸媽穿梭補習街。
只是,孩子們的成長似乎也被「績效化」了,英語外師課程5個月要價約5.2萬元新台幣、才藝班一報再報,讓人懷疑新竹真正最賺錢的產業,也許不是晶圓,而是幼兒園。
高薪的另一面:房價翻倍、壓力更大
圖片來源:pexels
不過,高薪不代表人人受惠。新竹的繁榮也伴隨著房價飆漲與階層分化。近五年當地房價幾乎翻倍,許多原本住市區的家庭被迫搬離,留下的則是被科技支撐的新富與新壓力。
30歲的蔡小姐在台北金融業工作,年薪達122萬元,卻仍買不起家鄉的房子,「要是硬買,就得放棄生活品質。」她苦笑說。對許多人來說,新竹的高薪,反而成了一場「買不起的夢」。隨著晶片需求推動城市升溫,新竹的孩子成了最真實的指標。他們代表了這座城市的希望,也折射出現代家庭的矛盾: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卻必須在工時、學費與房貸之間掙扎。
新竹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科技繁榮下的現實縮影。有人在這裡圓夢,也有人被迫離開。晶片讓城市發光,但最動人的或許仍是那些下班後推著嬰兒車、帶孩子去公園散步的身影。他們,才是真正讓新竹繼續有未來的人。
主圖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