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讓小孩成為「We TAIWAN」重要一員 移動故事屋降臨日本
Newtalk新聞
邁入第3個週末的「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也宣告著19天活動即將邁入尾聲。第3週週間戶外直徑達10公尺的「移動故事屋」,也從搭起鋼架、蓋上帳篷外衣逐步成形。文化部表示,從4.2公尺高的12歲艾拉、臺灣繪本的虎姑婆及室內樂,到風靡臺灣的移動故事屋降臨日本,「We TAIWAN」一直將小孩視為整體活動重要的一員,以臺灣的故事及文化科技回應世博主題「創造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並告訴世界「孩子就是未來」。
繼上週童書之森「臺灣繪本、佮意啦」讓小孩又怕又愛的《虎姑婆》演出,今(15)日《室內樂feat.讀繪本演出》為近百位的親子觀眾帶來清新而溫暖的時刻。靈感來自臺灣繪本作家林小杯的《喀噠喀噠喀噠》,以小女孩為視角,描寫阿媽總是用裁縫機「喀噠喀噠喀噠」為她縫製衣物的情景。演出由巴雀藝術的弦樂三重奏演奏作曲家王之筠依據繪本編寫的樂譜,與朗讀者的聲音交錯進行,混合著臺日耳熟能詳的童謠,並運用提琴音色巧妙模仿繪本中的聲響,讓現場大小觀眾完全融入故事、音樂的情境中。
此次演出最特別的是朗讀者特別邀請到旅居日本的2位臺灣籍媽媽鄭心怡與溝越茜,演出成形的過程,都透過線上的方式進行溝通,先由2位媽媽與策展人吳季娟進行會議與排練後,將內容語音存錄下來,再交由巴雀藝術進行編曲,直到正式演出前1天,雙方終於正式合體進行現場排練。旅居日本17年的鄭心怡分享,她在孩子還小時就常讀繪本給孩子聽,「我一直很珍惜那段親子共讀的時光,平常也有聽小提琴及鋼琴的習慣,很開心有機會參與結合音樂與繪本的演出」。
現場觀眾中一對大阪的母女,媽媽因為從世博看見了許多國家的文化,對於原本就熟悉的臺灣,使她今天特別想來童書之森看演出。一直覺得台語很美的媽媽說,第一次接觸到故事搭配弦樂的演出,除了覺得新鮮,也感覺更容易融入故事的情節。女兒則對於能從音樂及說書人的聲音表現中,聽到裁縫機「喀噠喀噠喀噠」的聲音,「非常喜歡」。童書之森館長伊藤真由美也說,《喀噠喀噠喀噠》繪本裡許多台語與日本發音相似,對於小朋友是容易聽懂並理解的。
週間公會堂戶外療癒系a-We的身旁,一座超吸睛的巨大帳篷逐步架起,早在臺灣風靡各地的「移動故事屋」,此次跨海「移動」到了日本,將從明天起一連5天,從早上10點到下午6點,帶來43場演出。總監張嘉路分享,「移動故事屋」的靈感來自馬戲團,希望打破室內場地限制,像嘉年華一樣到處巡迴,把最有趣的表演帶給各地的孩子。別有洞天的帳篷裡,有著180度的環形投影,加上體感聲光效果與說書人的互動,保證讓所有大小朋友都能完全沉浸在故事的世界裡。
「移動故事屋」特別帶了3個臺灣原創劇目來到日本,包含與金馬獎得主、動畫導演王登鈺合作,探討海洋環保議題的創團經典之作《機器人流浪記》、認識臺灣歷史與廟宇文化的《乾爹乾媽是神明》等2部作品,以及鼓勵孩子們探索自我的《龍王求職記》。3個劇目都有「演員場」和「動畫場」2種不同的故事體驗方式,可以選擇跟著演員一起互動、感受現場的熱情,或是專注欣賞動畫的精緻細節。而為了讓日本小朋友更有共鳴,此次也特別邀請會說日語的臺灣演員參與演出,希望打造最貼近日本孩子生活的冒險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認識臺灣文化。
文化部表示,目前童書之森《室內樂feat.讀繪本演出》各場次已報名額滿;《移動故事屋》僅剩部分場次有少許名額可供預約,現場則開放候補。倒數時刻的「We TAIWAN」仍有VS.的「臺灣光譜」持續展出;在公會堂內外的狠劇場《放開你的頭腦》、「遺留未來VR360播映」、「臺灣電影的璀璨今昔」、「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藝術報國《艾拉—相遇中之島》;以及中之島公園將展開的第2週「TAIWAN PLUS台日新風」市集等活動。更多活動詳細資訊請見「We TAIWAN」官網,並追蹤X、Instagram關注最新動態。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活動日期:2025年8月2日(六)至8月20日(三)
活動會場:線上、VS.(at GRAND GREEN OSAKA)、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
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
活動日期:2025年8月26日(二)至8月28日(四)
活動會場:世博夢洲會場Pop-Up Stage North(需購買世博門票入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