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823同意核三延役 童子賢駁核綠互斥:不排碳的能源都不放棄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今(15)日表示,核能和綠電可以共存,只要是「不排碳」電力,台灣都不應該排斥,坊間「發展綠能是為了反對核電」觀念扭曲,實在要不得。
23日將舉行全台公投,題目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近日並舉行多場公辦辯論,今天晚間是最後一場了,正方由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擔綱,反方則由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出馬舌戰,這場公投將牽動台灣未來的電力政策,「核電」在未來電力分配究竟能否一息尚存甚至逐步成長,當日也併同7區國民黨立委罷免案投票,結果如何各界關注。
童子賢在辯論台呼籲,應支持核能作為台灣能源選項,並以理性、科學、務實的態度看待核能,畢竟核能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工具」。他引述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觀點直指,地球暖化對現代文明的威脅才大,「核廢料」問題根本只是九牛一毛,而地球暖化與「排碳」息息相關,因此只要能做到「不排碳」的電力,包含但不限於核能,其實都至關重要,必須善用以面對地球暖化大魔王帶來的浩劫。
童子賢直言,許多對核能的疑慮本質上都是「技術問題」,而這些問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其實都可以解決」。他舉例,現在是人手一機的時代,但大家回想一下,早期手機動不動泡水損壞,如今的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已大幅提升手機防水防摔性,其實核能材料與使用技術的安全也是如此,許多核工專家早就落實「現代的技術、現代的材料、現代的科學」,核安係數早已比早期高出千百倍。
童子賢舉例,土地面積才台灣島85%的比利時,核電占比高達37.7%,另外瑞士土地面積與台灣差不多,但瑞士近8成土地是山區,地勢比台灣更險峻,核電占比也高達三成,可見即使是土地面積不大或山地眾多,也能成功發展核電,並維持高國民所得與好的環境。
童子賢強調,總統賴清德找自己來擔任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其實就是尊重不同聲音,是台灣民主氣氛濃厚的特點,因此23日投票促進討論也是件好事,但自己從科學理性角度,呼籲各位投「同意核三延役」,讓核能政策回歸務實穩定。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