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雄性古猿遠大於雌性古猿
一項針對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及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體型的最新研究顯示,這兩種已滅絕的古人類,雄性體型遠大於雌性,比現代黑猩猩和人類的性別差異還要顯著。此結果為古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提供了全新見解。
來自美國奧本尼大學及英國杜倫大學的古人類學家 Adam Gordon 博士,利用多重骨骼元素(如肱骨、股骨、脛骨等)的幾何平均值方法,以及大量現代黑猩猩、猩猩和人類標本作為比較基準,精確推估古人類體型,並透過統計模擬彌補化石資料的不完整。
Gordon 發現,A. afarensis 雄性與雌性的體型差異極大,甚至可能超過現存任何一種大型類人猿。這種高度的性別二型性(sexual size dimorphism),在現代靈長類動物中常與激烈的雄性間競爭及一夫多妻的社會結構相關,暗示南方古猿社會曾經有較強的階級性與雄性競爭。
具較強的階級性與雄性競爭
研究也發現,這些體型差異並非單純演化趨勢或時代累積的結果,而是直接反映了當時雄雌在生殖或資源競爭上的不同選汰壓力。特別是 A. afarensis,其社會結構可能更接近現代大猩猩,雄性為爭奪配偶而發展出巨大的體型優勢,而雌性則因資源壓力而維持較小體型,以減少能量消耗、提高生殖效率。
反觀 A. africanus,雖同樣具備明顯性別體型差異,但程度較低,顯示其社會競爭或環境壓力與親戚 A. afarensis 不盡相同,甚至可能代表了社會組織逐漸向更現代、低競爭的人類模式過渡的分支。
這些結果,不僅顯示早期古人類社會遠比現代人類複雜與多樣,也提醒我們,所謂「人類起源」過程中的演化壓力與生存策略,曾經有多種截然不同的路徑。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生物人類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 Cicero Moraes(CC BY 4.0)
圖片來源:J.M Salas(CC BY 4.0)
參考論文:
1、Sexual Size Dimorphism in Australopithecus: Postcranial Dimorphism Differs Significantly Among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A. africanus, and Modern Humans Despite Low-Power Resampling Analyses
Americ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延伸閱讀:
1、史前巨猿之謎終破解:科學家揭開這個「大塊頭」消失的原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