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咬一下就痛?別急著植牙!牙醫教你分辨5種牙裂處理方式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在吃東西時,牙齒突然像是被電到一樣痛的不得了,過好一會之後,也沒有好轉,還持續的悶痛?小心,這可能是「牙齒裂掉」的警訊喔!牙齒裂開不只會痛,如果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甚至可能導致牙齒完全斷裂,甚至只能拔掉!到底牙齒裂開該怎麼治療,各種類型的牙裂和症狀又是什麼?日常我們該如何避免牙齒裂開呢?本文就來帶大家好好認識牙裂,守護你的牙齒健康。
咬東西時「像被電到」?小心是牙裂警告!
牙裂的初期症狀,可能在外觀上並不明顯,或是出現輕微的裂痕,但常常在咬到硬物時突然疼痛,像是瞬間被電到,有些人則會感到持續的悶痛或脹痛。有時甚至在沒有進食的時候,也會感到牙齒內部隱隱作痛,這些都可能是牙裂的警訊。
但牙裂的症狀非常多,所以很容易與其他牙科疾病搞混,例如蛀牙或牙周病。因此,林為成醫師提醒,一旦出現異常的牙痛或敏感情況,務必及早諮詢專業牙醫師,透過詳細檢查確認是否是牙裂導致。
五種常見牙裂類型,及早發現,盡早就醫
當牙齒承受瞬間過重的咬合力量,就可能會裂開或破碎,並且根據牙齒裂痕的位置與深度不同,伴隨不同的疼痛或不舒服,常見的牙裂可大致分成以下五種類型:
1.琺瑯質表面裂痕
屬於最輕微的牙裂類型,表面的意思,即是肉眼可見裂痕,通常不會深入牙齒內部。如果沒有症狀,可以先定期觀察,但當出現敏感或疼痛,就需做牙套保護起來。
2.咬頭斷裂
牙齒的牙冠處碎裂脫落,常見於後牙,可能影響咀嚼功能。不一定有裂到神經,因此初期可能不會有症狀。
3.裂齒(深層裂痕)
裂縫已深入牙本質,有可能波及牙神經,若神經受損則需根管治療。
4.劈裂牙
裂痕延伸至牙根,通常傷及神經,牙齒結構已嚴重破壞,保存困難,多需拔除。
5.垂直牙根斷裂
是最嚴重的牙裂狀況,牙齒如同柴火般劈成兩半,幾乎無法救治,必須拔除。
儘管牙裂有這麼多種類型,大多無法單靠肉眼判斷,因此還是需要請牙醫做詳細的檢查,了解牙齒破損的程度、是否傷及神經,來規劃合適的療程,看是否要持續觀察、做根管治療,或是需裝上牙套保護,甚至是需要拔除。
牙齒裂開怎麼辦?不治療可能導致大風險?
牙裂的嚴重程度,會大大影響這顆牙齒是否得以留存。如果裂開的範圍越大且越接近牙根,保留的難度就越高。如果放著不管,也會提升感染的風險。
針對不同的牙裂類型,治療方式也不同,如果只是琺瑯質表層出現裂痕,經過牙醫評估後,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可以定期觀察,當出現疼痛再依建議製作牙套加以保護即可。
咬頭斷裂、裂齒,則需評估是否裂到神經。如果沒有傷及神經,可以直接製作假牙保護起來,若裂到神經則必須小心處理,否則反而演變成牙髓炎,面臨拔牙的風險,必須先盡快進行根管治療,再製作牙套保護。
劈裂牙、垂直牙根斷裂:通常因為裂開的範圍過大,牙齒難以再修復,必須拔牙後安裝假牙或植牙其他重建療程。
這些人特別容易牙齒裂開?你中了幾個?日常掌握這幾點,守護牙齒健康
1.40歲以上病人
2.男性
3.國字臉
4.愛吃硬的東西
5.華人
牙裂是很難自己好的,因此容易牙裂的族群,需要多加注意!例如40歲以上的病人,由於牙齒已經長期使用、磨耗,結構相對脆弱,而男性或國字臉的人,通常咬合力較強,因此也更容易造成牙齒受力過度而裂開。
而愛吃硬的東西,例如經常咀嚼檳榔、冰塊、骨頭等食物,會讓牙齒承受高強度壓力,也會增加裂痕風險。林為成醫師也補充,其實華人的體質比西方人更容易牙裂,這與咬合習慣、飲食文化有關。
也因為牙裂一旦發生就很難恢復,看似小小的裂痕底下,實際可能傷及神經,甚至形成膿包或導致牙髓壞死,因此若有咬到硬物疼痛、牙齒敏感或莫名疼痛等情況,千萬不能自行判斷或延誤就醫,須尋找豐富經驗與專業設備的牙醫團隊,接受檢查與治療,才是守護牙齒健康的不二法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