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臉型研究登國際期刊!「東方美學」面部年輕化成醫美新趨勢
隨著醫學美容普及,民眾對「自然保養」的關注日增。台灣醫學團隊以「東方美學」為核心觀點,發表針對亞洲臉型特徵的研究成果,並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展現東方審美在全球醫學界的討論熱度。
從「修飾外貌」到「維持狀態」 輕醫美成新保養文化
近年醫美市場快速成長,「輕醫美」逐漸成為現代人維持外貌與自信的新日常。許多人接受療程的目的,不再是改變外貌,而是希望維持整體協調與肌膚狀態。專家指出,多數傳統治療以西方美學比例為設計基礎,然而東方人臉型結構、膚質與老化方式皆有明顯不同,若直接套用歐美模式,可能無法充分展現東方臉型特有的比例與協調感。
根據臨床觀察,亞洲人的面部老化傾向於「下垂」與「體積流失」並存,這與歐美人皮膚較厚、骨架明顯的特性不同。因此,東方臉部年輕化的治療應更重視層次分佈與立體協調,透過評估臉部支撐結構與軟組織變化,找出更符合東方特質的抗老方式。
東方美學進入臨床研究 台灣團隊登上國際期刊
四季皮膚科診所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共同合作,將東方審美觀融入臉部抗老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Dynamics》,並獲刊為封面論文。研究以亞洲女性為主要觀察對象,透過臉部三維模擬與臨床測量資料,建立以整體比例與表情協調為導向的臉部輪廓評估模式。
研究團隊指出,過去醫美界多以「黃金比例」或「三庭五眼」等西方審美標準為依據,然而東方人的臉部特徵更重視柔和線條與協調比例。該研究提出的臨床模型,能協助醫師在治療前進行客觀評估,讓結果更自然且安全,為亞洲臉部抗老帶來新的臨床參考方向。
亞洲臉型研究受矚目 「自然協調」成全球新美學趨勢
研究領導人黃勇學醫師表示,此成果展現了台灣醫學界對東方美學觀點的研究發展,亦有助提升臨床觀察對亞洲臉型特質的理解,成為全球醫學界關注的新議題。他指出,東方人的美感強調「氣韻與神采」,這與西方重視骨架立體感的審美大不相同,未來醫學美容的發展,將更著重於個人差異與文化特性。
專家強調,臉部老化是自然生理過程,醫學介入應以健康與安全為前提。民眾若有相關需求,建議選擇具合法執照的專業醫療院所,進行完整評估與諮詢,才能在維持自然神采的同時,延緩老化進程。
研究亮點摘要
台灣醫學團隊以「東方美學」為核心,發表針對亞洲臉型比例與結構的研究成果,並登上國際期刊。研究指出,亞洲人老化模式與歐美不同,應以自然、協調為主要方向,展現東方審美在全球醫美界的影響力。
免責聲明:本文為醫學研究資訊與整體觀念分享,非用於診斷、治療或保證任何療效。療程效果因人而異,實際情況應由合格醫師進行評估與說明。
延伸閱讀:
・童顏針價格從3千到3萬?價差真相一次看懂!
・【新中式美學】用藝術思維找到醫美的價值
・ 4D童妍針 vs 精靈針怎麼選?醫師帶你一次看懂效果與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