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別再問「暑假要幹嘛」!Z世代大學生暑假用實踐寫出未來藍圖
Newtalk新聞
實習契機看見生命的脆弱 畢業後投身醫療通路產業
就讀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應屆畢業生趙同學,今年畢業後順利踏入職場,選擇加入台灣連鎖醫療用品店上班。NewTalk記者採訪時詢問為何選擇這條職涯道路,她表示,一切的契機皆來自校內安排的實習。
趙同學分享:「原本只覺得是在櫃檯販賣商品,但實際上醫療用品與醫療輔具的背後,是面對病患與家屬的第一道心理與生理照護線。」她提到,包括血糖機、氣墊床、馬桶椅等輔具的功能與適配性,都需細心引導與專業判斷。
她也回憶,在實習期間曾遇到面對疾病不知所措的病患與家屬,以及即使病情未見好轉卻依然樂觀以對的長者,這些經驗讓她深刻體悟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我們總希望自己能成為奇蹟中的那個人,但現實是,生老病死才是人生的常態。這些過程不僅讓我成長,也更加珍惜自己的角色與價值。」
最後NewTalk記者問道:「為何你畢業後沒有選擇就職營養系相關的職業,而是選擇原本實習的場所?」她對此表示:「雖然有考量到薪資的部分,但在這個職位,我找到了對工作的責任感與成就感,也發現自己能在這裡發揮所長、幫助更多人,這就是我想追求的職場定位。」
非洲志工挑戰舒適圈 教育學系學生跨文化服務實踐所學
就讀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的黃同學,今年暑假投身於清華大學坦尚尼亞國際志工團,遠赴非洲參與教育志工計畫。從高中開始便對此團隊產生興趣的她,最終在大學期間完成了這項人生目標,並親身踏上這片對大多數人而言陌生的土地。
黃同學表示:「我是在高三時偶然看見團隊架設的網站,之後便持續關注臉書與社群資訊。一直期待有一天能真正參與。」選擇非洲作為志工地點,正是想跳脫舒適圈,挑戰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環境。
NewTalk記者詢問道:「在這過程中是否有遇到問題或困境?」而她也坦言,在坦尚尼亞服務的過程中,確實曾遇到挫折。「很多事情和原先想像的不同,但當記起當初為什麼加入這個團體,反而能慢慢接受、調整心態,將這些經驗轉化為養分。」
「這裡的生活節奏與都市截然不同,和當地學生、居民的交流常常帶來意想不到的激盪。即使只是教一個電腦快捷鍵,學生臉上立刻綻放的笑容與眼中的光芒,都讓人感動不已。」她也補充,在行前籌備期間所學的各項技能也讓她受益良多,是一段充滿「乾糧」的旅程。
學科不限於課堂 酷暑下敲門跑民調直面社會真相
面對理論與實務的落差,東海大學學生主動參與台灣選舉與民主調查計畫,實地走入社區進行戶訪,深入理解資料產出的艱辛與價值。受訪同學分享,他是在大二下學期經由同學邀請,才真正決定加入這項計畫,並踏上實務工作的第一步。
他回憶:「最早是在大一上修課時,助教有提過這個民調計畫,但當時沒有太在意,直到大二下學期,有班上同學擔任民調組長,邀請我一起參與。雖然我本身的專長跟民調沒什麼關聯,但想說給自己累積一些相關經驗,讓未來履歷更完整。」
NewTalk記者問:「經過學校培訓與實地走訪後,你在這過程是順利的嗎?」他指出,這個計畫的制度設計看似完備,但實際執行時遇到不少困難,「因個資保護法規定,無法事前聯繫住戶,我們只能直接敲門拜訪。這讓不少民眾覺得唐突甚至反感,有時根本連開場白都說不完就被拒絕。」
儘管過程辛苦,他仍認為這是一段值得的經歷。「我不後悔參與,因這讓我理解到,任何看似理所當然的統計數據,背後都藏著基層工作者的辛勞。」他表示,從訓練到實務的落差很大,但也正因如此,才讓他更珍惜每一次親身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
從不適應到重啟選擇權 轉學不是放棄 是為了更適合的未來
「我不後悔做這個決定,反而很慶幸自己做了選擇。」來自剛轉學成功的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的廖同學表示。他原就讀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然而自大一新生報到起,便確定自己將於隔年轉學。「一方面是科系內容與我的專長不符,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學習環境與校園氛圍,跟我想像中的大學生活落差很大。」
回憶高中時期,廖同學也曾填寫淡江大學作為志願之一,只是當年未能如願考上。但在實地走訪,加上朋友與學長姊多數就讀淡江的情況下,他對這所學校始終保持好感。「我覺得學校的整體風氣活潑,校園也有大學的感覺,是我嚮往的樣子。」儘管在等待結果期間仍感到不安,但對於某些系所他自評有八成把握,最終成功轉入淡江,實現學涯重啟的目標。
NewTalk記者聽完後問:「若當初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你會選擇直接就業,還是繼續升學?」他坦言,大一下學期幾乎都在打工,並曾想過直接就業。「我喜歡賺錢,但後來覺得,大學學歷在職場上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影響力,無論是求職還是與人溝通,大學經歷還是有它的分量。」
他也給出與他有相同困境的學弟妹們建議:「如果真的覺得不適合,不妨給自己一次重來的機會。不必將就,找到能與自己對頻的環境,才能真正開始成長。」
暑假不是空白 而是勇敢起跑的號角
此四位學生的故事雖然各異,但共同點是:他們都選擇不讓暑假虛度。他們走出教室,走進職場、國外、街頭、轉學準備等,在汗水與努力中尋找方向。青春沒有標準解答,但他們已用行動證明——每一次選擇,都是通往未來的累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