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八旬翁認知、行動急速退化 竟是罕見「大腦動靜脈畸形」作祟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0月01日02:00 • 發布於 10月01日01:59

85歲的李爺爺原是活力滿滿的華僑,常往返台菲兩地,生活自理毫不費力。沒想到,三個月前開始,他突然出現記憶力退化、走路緩慢,甚至必須依賴輪椅。起初被懷疑是巴金森氏症,但藥物治療無效。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老人醫學科,經檢查才發現,罪魁禍首竟是大腦動靜脈畸形。

醫療團隊隨即安排導管式腦血管栓塞術,成功阻斷異常血流。一個月後,李爺爺的步態與認知明顯改善,目前持續回診追蹤。

症狀酷似巴金森,差點誤診

台北慈濟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劉修勳指出,腦血管病變與巴金森氏症在臨床上常有類似表現,如走路遲緩、手抖或僵硬,容易混淆。但李爺爺的退化速度僅三個月就明顯惡化,與典型神經退化疾病不符,才進一步追查出真正病因。

大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腦血管異常,因動靜脈之間缺乏正常微血管,導致高壓血液直接衝入靜脈,不僅影響腦細胞功能,還可能造成腦壓升高。雖然盛行率不到0.01%,但若未即時治療,異常血管隨時可能破裂,引發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劉修勳表示,依受壓迫部位不同,患者可能出現:

額葉:反應遲緩、判斷力下降、個性改變

顳葉:記憶力衰退、語言理解困難

基底核:動作僵硬、步態異常,酷似巴金森氏症

早期警覺,才能守護腦健康

臨床診斷常透過腦部超音波、核磁共振及血管攝影,治療以導管栓塞術為主,術後仍需定期影像追蹤。

劉修勳提醒,隨著人口老化,長者常見退化現象,但若在短期內出現記憶力、行動力快速惡化,就必須提高警覺,及早就醫。適逢10月1日世界老年人日,他也呼籲家屬多留意長輩的行為與情緒變化,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才能讓晚年生活更有品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失智者「出現7變化」恐急性惡化警訊!醫示警 阿茲海默症新藥適用條件一次看
·失智症新藥「樂意保、欣智樂」差在哪? 醫解析適用對象、副作用與給藥方式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