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狗浪年均擊落30人!氣象署AI預報系統 年底全台上線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為提早預警突發性「瘋狗浪」,中央氣象署與成功大學合作開發「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結合AI預測技術,推算未來24小時內發生機率,目前率先應用於北海岸、東北角等國家風景區,中央氣象署副署長馮欽賜表示,預計今年底完成環島系統建置。
瘋狗浪發生難以預期,據統計,25年來每年平均發生17件瘋狗浪事件,導致年約30人落海,對民眾遊憩安全造成威脅。副署長馮欽賜指出,氣象署先透過監測,建置瘋狗浪案例資料庫,提供監測影像給AI模型訓練,強化預警精確性。
氣象署與成功大學自2017年展開合作,開發「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以岸邊光學攝影機蒐集影像,運用AI辨識異常波浪事件,再結合氣象署波浪模式與AI預測技術,推算未來24小時內發生瘋狗浪機率。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表示,這套預警系統是全台首套,在國際也是創新技術。
引起瘋狗浪的原因很多,但確切機制、發生時間及地點,學理尚未有完整研究。氣象署海象氣候組長潘琦表示,長浪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系統針對長浪資訊,讓機器學習。
潘琦說明,氣象署在本島15個濱海縣市,建置至少1座異常波浪影像監測站,預計年底前完成16套「海岸異常波浪預警系統」,為本島濱海城市提早預警瘋狗浪。預警資訊預計顯示於氣象署官網、樂活氣象APP顯示。
潘琦指出,各縣市目前僅建置1座監測站,若地方單位認為有其他區域也有需求,氣象署可協助客製化;至於未來是否以細胞簡訊通知民眾,由於牽涉防災法,需要進一步研議,目前氣象署提供預測資訊,現場因應則由地方或主管機關決定。
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已率先應用於新北市及觀光署轄管的北海岸、東北角等國家風景區。其中,新北市消防局與瑞芳區公所配合,另外自編預算於瘋狗浪熱點蝙蝠洞加設預警系統,當偵測到危險波浪時,可即時通知防災人員前往引導旅客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