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偏鄉兒童 「蒙恩的孩子」盼教育不設限
花蓮玉里山地部落裡,許多來自脆弱家庭的孩子,從小缺乏學習資源,有的到了小學,還不會翻閱書本跟辨識數字,為了幫助他們, 「蒙恩的孩子教育協會」從剛開始只是教會自發性的陪伴活動,到後來開設陪讀班及日間托育,從2歲的小小孩到國高中生,都是他們幫助的對象,就希望能讓孩子在安全環境下,好好念書長大。
在這個鐵皮搭建的書屋中,小朋友們正專注地玩著黏土,發揮無限想像力。雖然教具和童書上都有明顯的二手痕跡,但對於花蓮玉里的部落孩子來說,能有這樣一個類似幼兒園的托育環境已是莫大的進步。協會老師表示,他們僅收取餐費和請老師煮午餐的費用,其餘服務皆免費提供。
麗英老師是孩子們的婆婆,從公立幼兒園教師退休後,繼續在部落教導小朋友,幼教生涯已超過40年。她分享,現在她帶的孩子,他們的父親也曾是她的學生,可說是一手拉拔兩代人成長。由於玉里位置接近赤柯山腳下,到花蓮市區車程就需近2小時,交通不便且極度缺乏教育資源,協會甚至提供接送服務。
從台北移居花蓮的竑萱是玉里媳婦,秉持對偏鄉教育的熱情,已在此地服務十幾年。即使懷孕中,她仍每天準時接送孩子們。高寮社區的孩子們按時到集合點,參加他們期待已久的積木營。高中生小綺在隔代教養的環境中成長,從小學開始就在教會度過許多時光,現在她像個小隊輔一樣帶著弟弟妹妹們,鼓勵他們認真讀書,玩樂時也要盡情享受。
協會執行長榕芳是位四寶媽,她嫁到玉里後發現偏鄉孩子的教育資源極為有限。她觀察到學齡前孩子常有學習、閱讀和語言發展遲緩的情況,甚至有些孩子上小學時連數字都看不懂,不知如何閱讀書本。這促使她從照顧自己的孩子擴展到關懷鄉鎮裡的孩子,她認為若這些與自己孩子一起生活的孩子們有更好的發展,整體環境也會更好。
葉承澔曾在玉里服教育替代役,與教會結下不解之緣。退伍後他曾在新創公司擔任網頁程式設計師,但幾年後決定職涯大轉彎,重返玉里投入教育工作。他表示,在這裡給予孩子們回饋是相互的,當你給予小朋友正面的回饋,他們也會回饋你,形成一種互動的良性循環。這種從孩子們笑容和成長中看見教育意義的體驗,正是「蒙恩的孩子」教育協會努力的動力,希望能為赤柯山腳下的孩子們提供公平學習的機會。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