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眼見不再為憑!AI影片引發網友熱議:法律、管制還是自律?

LINE TODAY

發布於 7小時前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ews/達志影像)

隨著AI技術快速進步,假影片的製作門檻越來越低,任何人都能輕易製作出以假亂真的影像,不論是政治談話、名人醜聞,甚至是日常生活片段,都可能被重新拼貼、加工,最後以真假難辨的模樣流竄於社群之間。當「眼見為憑」不再可靠,社會信任體系也因此承受壓力。

在台灣,假影片已多次引發網路熱議。它不僅可能誤導大眾、影響輿論,還可能被不法利用,帶來更多風險。面對這股浪潮,社會各界開始思考:究竟應該先強化哪個面向,才能有效防堵?

LINE TODAY 在首頁針對「AI 假影片越來越多,你認為最該優先強化哪個面向?」發起網路投票,截至8月28日上午8時,已有超過1萬6千名網友參與。其中,24.38% 的網友選擇「政府要建立規範:要求平台加註標示或移除不實影片」23.56%的網友認為是「法律處罰:對於惡意製作或散布AI假影片的人應有明確懲罰」15.17% 的網友認為「提升自我辨識能力:學習如何看出影片可疑的細節」13.7% 的網友認為「加強媒體素養教育:從學校到社會普遍建立基本判斷力」11.9% 的網友認為「科技業者責任:社群平台與AI公司應加強檢測與透明度」10.22% 的網友認為「大眾警覺性:看到驚悚或爆炸性影片先存疑,不要急著轉傳」0.58% 的網友認為「沒特別想過:對AI假影片還沒有危機感」,目前投票仍在進行中。

許多網友認為,面對AI假影片的快速發展,政府應該積極出手管控,透過立法與制度保障資訊透明。他們提出「強制立法AI影像必須在影片畫面上標註AI生成,若無直接重罰2億,對提供軟體開發商更要罰10倍、20倍」,希望透過明確規範降低濫用風險。也有人建議應從源頭管理,「政府應該要從源頭管控,就跟詐騙一樣,把源頭的工具管控好就不怕被人濫用」,並讓技術提供者承擔部分責任。對於傳統媒體的角色,也有網友提出:「盼望政府立法要好好管管電視台播放出來的AI真假影片,如果再不改善,請求NCC採取適當處置」。同時,也有聲音關注人權與法律保障,「AI是再生的,重視原生人權和所屬聲音、影像,若侵犯應加重處罰,軟體亦應加註警語或申請審查使用」,希望制度能夠明確、合理地規範AI使用。

另一方面,也有網友對政府能否有效處理保持謹慎態度,希望政府能建立民眾信任。部分網友則質疑現有單位的效率,「數發部成立幹嘛?」、「不能都要嗎?先把數位部調整比較實在」,認為政府若不先自我整頓,規範措施難以落實。同時,也有人提醒民眾自身的判斷力很重要,「愚蠢懶惰的台灣人民只會把沒常識不動腦的責任推給別人…最大問題就是自己思考不足」。另有聲音關注技術發展,「AI影片要法律處罰會遏止AI成長,清楚標記是AI創作才正確」,他們認為應在防範假影片的同時,兼顧創新空間與民眾自律能力。

網友留言討論相當熱烈,請問你/妳怎麼看呢?歡迎投票、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滿地土...訂韓住宿竟5年前就停業! 女轟「詐騙」

TVBS
02

季風槽增強!鄭明典:一週後恐影響台灣天氣

台視
03

「拖吊界蘇志燮」紅了!女網友嗨喊:把我心拖走 他曝感情狀況

CTWANT
04

今200萬人領1.9萬 月底前還有6筆款項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生活話題:鬼月到,禁忌知多少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