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直接從印度送你去超度!印度炸物嘎蹦脆的秘訣竟然是「油炸塑膠袋」
國際中心/師瑞德報導
印度攤販以塑膠袋裝油直接投入油鍋,聽說此舉有聚於讓炸物更脆,口感更好,畫面一發,引起廣大網友反應,大家表示自己不吃,但一定會請朋友去吃,有人甚至表示,這種炸法,台灣也有。(圖/翻攝自社群媒體)
印度近日一段街頭小吃攤的烹飪影片在社群媒體上瘋傳,引發輿論嘩然。據《印度今日》(India Today)日報導,地點位於旁遮普邦魯迪亞納(Ludhiana)的一處小吃攤販,主打當地常見的炸物「帕科拉」(Pakora),但攤販業者在補充食用油的方式上,卻採取極具爭議、甚至危險的做法。
影片顯示,攤販老闆手中提著五個裝滿食用油的透明塑膠袋,直接將袋子下半部浸入滾燙的油鍋。由於油鍋溫度極高,袋身瞬間融化,袋內的油便直接流入鍋中。隨後,員工便用這些油繼續炸製帕科拉及熱狗。當拍攝者上前詢問這種做法是否安全時,員工卻神情鎮定地表示:「如果油夠熱,袋子會自然打開。」
除了補充油的方式令人咋舌,影片中還拍到員工徒手揉搓馬鈴薯與蔬菜混合的麵糰,隨後直接丟入高溫油鍋炸製,過程完全未使用手套,衛生疑慮更是加深觀者的不安。
影片曝光後,在印度各大社群平台引起公憤。大量網友批評,將塑膠袋直接放入滾油中等同於把毒素放進食物。醫學專家指出,塑膠袋遇高溫會分解,釋放出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包括塑化劑(Phthalates)、雙酚A(BPA)、苯乙烯(Styrene)等。這些毒素會滲入食用油,再透過食物被人體攝入。
印度當地的網友留言:「所以,加入聖戰吧!像你這樣值得擁有的人,值得擁有!」、「認證代謝健康教練」、「10盧比,慢性毒藥」、「他們一天是怎麼活下來的?」、「藥局醫院就在旁邊」、「這是醫院或藥局付費推廣的。」、「除非你是當地人,否則印度街頭小吃一定會食物中毒。」
台灣網友則說:「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級通常是:輕度、中度、印度、跟超渡!」、「一油傳三代,人走油還在」、「降低精子數正是印度需要的」、「恆河水都敢喝了,在印度講食安?」、「台灣用塑料袋裝熱湯其實也差不多」」、「台灣也都用致癌的美耐皿裝熱食」、「我保證塑化劑是那鍋裡面最乾淨的東西了」、「這種方法在網路影片已經看過很多了,印度巴基斯坦非洲都有,也許種種的不健康加起來可能只是87%~90%間的差距,所以無所謂了。」、「會在印度討論食安問題是人,才是真的頭腦有問題」、「台灣也有,只是你有沒有注意到」。
目前臉書粉絲團有4.8萬人追蹤「韋恩的食農生活」,看了這則影片也是嘖嘖稱奇,PO文後引來500多次分享,近4千個點讚,具有食安背景的他表示,長期攝取這些有害物質可能造成多種健康問題。根據研究,塑化劑與BPA與癌症、內分泌失調、肝臟及腎臟損傷有關;苯乙烯則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部分專家警告,這些毒素還可能降低男性精子數量、影響女性生育力與胎兒發育,對兒童則可能造成學習與腦部發展的長期損害。
許多印度民眾在留言中痛批:「這不是食物,這是毒藥」、「這樣的攤販應該立刻取締」、「吃一口恐怕就是慢性中毒的開始」。有人甚至呼籲政府應立即派出食品安全檢查人員徹查,並要求制定更嚴格的路邊攤食品安全規範。
印度街頭小吃攤一向以平價與便利聞名,帕科拉更是許多地區居民的日常零食。然而,食品安全問題卻時常引發關注。除了這次的塑膠袋補油事件,過去也曾有媒體揭露部分小販使用回收油或劣質油炸食物,造成消費者健康風險。
對於此事,部分衛生專家直言,這反映了印度基層餐飲業普遍存在的食安監管缺口。他們強調,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導並落實稽查,否則類似情況將層出不窮。目前影片仍在社群平台上持續擴散,雖然尚未傳出消費者因此出現重大健康問題,但輿論壓力已讓當地政府面臨加強食安管理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