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吳建興個展 攜手黑手師傅詮釋勞動價值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黑手煉金術III-吳建興個展」明(16)日起至10月12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登場,由藝術家吳建興攜手黑手(修車)師傅,一同敲擊、切割、變形、重組報廢車體,重新詮釋勞動、產業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不僅回應自身家族的修車產業,也折射出臺灣工業化過程中手工技術的轉型與變遷。
吳建興的創作涵蓋繪畫、複合媒材、空間裝置、錄像與雕塑等多個領域,此次展覽延續其「黑手煉金術」系列創作脈絡,結合廢棄車體、手工技藝與現代化材料,打造具詩意與社會性雕塑裝置,並於今日舉辦記者會,由「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藝術家吳建興等人出席。
其中,錄像作品《黑手》畫面自修車廠場景展開,進入汽車回收處理場,透過2場景轉換與對照,呈現戰後臺灣修車產業的變遷與歷史縮影,包含,「黑手」技術從師徒制轉變為職業學校培訓下的技工專業化。吳建興與黑手師傅合作的作品《鐵殼-共振》將報廢汽車拆解後,用3D科技重構車體形貌,再交由黑手師傅以手工方式重新組裝,讓傳統修車技藝與當代數位技術產生對話,重新定義汽車修復工藝中的價值轉換過程。
另外,設置於展間廊道的《堆鐵》系列作品,解構車子的符號,藝術家將引擎蓋板凹折、扭曲變形,讓其以不規則的形態變化,並用堆疊的方式呈現,靈感來自於日本堆石的神話傳說,象徵無止境的任務,與藝術家的父親一直不斷的勞動過程相互呼應。
此外,「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於8月24日下午2時舉辦「以匠為師-黑手煉金術III」展覽座談,邀請吳建興與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對談,聚焦藝術家與黑手師傅之間的共創歷程,從勞動技藝、材料轉化到家庭記憶,深入探討在工藝與藝術、產業與文化之間,那些透過「以匠為師」所開展出的創作實踐與文化價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