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點火記憶體出口 台廠撿DRAM商機「有人翻紅、有人缺席」 旺宏再吞第二根跌停板
AI浪潮推升全球記憶體市場進入新一輪繁榮。由於國際三大記憶體大廠紛將產能集中於高階AI伺服器所需的HBM與DDR5產品,造成中低階DRAM供應趨緊,也讓台灣在這波AI浪潮中受惠。根據財政部統計處資料,今年(114年)前9月台灣DRAM進出口金額雙雙倍增,均創歷年同期新高。
除了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國際大廠財報亮眼外,南亞科與華邦電也藉由傳統DRAM缺口迎來新機會。不過,仍有部分國內廠商未能搭上這波高階記憶體熱潮,呈現產業「兩樣情」的局面。
旺宏前天公布財報,市場大失所望,昨天跌停鎖死在34.65元,成交量23.98萬張,散戶進場搶反彈,但今天再一根跌停板,收在31.2元,成交量25萬7千張,因為旺宏的關係,華邦電和南亞科難以施展,幸虧撐住,華邦電小跌1.8%收在54.2元,南亞科小跌1.49%收在132.5元。
全擠去做高階,台灣DRAM進出口倍增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及應用擴展,全球資料中心建設與升級加速,帶動記憶體市場需求大幅成長。國際三大記憶體原廠近年優先將產能配置於AI伺服器所需的高階產品HBM與DDR5,導致中低階DRAM及模組供應緊俏,進一步推升市場價格與交易熱度。
財政部統計處公布資料指出,今年(114年)前9月台灣DRAM出進口金額雙雙倍增,均創歷年同期新高。其中,出口金額達115億美元,年增99%;進口則高達324億美元,年增一倍。電腦零附件(含記憶體模組)出口更以239億美元、年增1.3倍的規模登上歷史新高。
研調機構TrendForce預期,2025年DRAM產業總營收將達約2,310億美元,為2023年週期低谷的四倍以上。相較之下,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如SSD)與傳統硬碟(HDD)出口則分別年減0.3%與10.6%。
從南韓進口倍增,DRAM外銷重返中港為主
另外,財政部指出,台灣記憶體出口市場原先高度集中於中國與香港,但自2019年(108年)起快速轉向東協市場。不過,今年隨著部分中國廠轉攻AI高階晶片元件,台灣對中港DRAM出口再度回升,前9月年增達3.4倍,占總出口比重重回57.7%。
在進口方面,台灣因AI晶片製程需求大量採購高頻寬記憶體(HBM),從南韓進口金額倍增,占比高達73.5%,穩居最大來源國。其次為中國香港與日本,分別占16.1%與1.2%,其中來自日本的HBM進口金額暴增近186倍。
三記憶體大廠財報佳,台廠則現兩樣情
這股趨勢背後的推力,正是AI產業的全球爆發。由於輝達(NVIDIA)、OpenAI等AI業務合作推動記憶體需求暴增,全球記憶體產業正進入一段長期繁榮期。
主要記憶體大廠的財報也印證了這波成長。三星(Samsung)第三季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1%,記憶體晶片部門創季度新高;SK海力士第三季淨利翻倍,並指出記憶體市場已進入「超級繁榮週期」,至明年的產能已全部售罄;美光(Micron)最新一季的淨利更成長三倍以上,達3.2億美元。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STS),記憶體晶片約占全球晶片銷售的四分之一,另一主要類別為邏輯晶片,包括AI晶片與電腦、手機所需的CPU。
至於國內,全球大型記憶體大廠將資源優先放在高階HBM/DDR5,台灣廠商可望藉由傳統DRAM缺口取得突破。
例如南亞科與華邦電「DRAM雙雄」,前者計畫將DDR4產能提升50%,後者則已核准約新台幣 355億元資本支出,用以記憶體產能重構,兩者股價今(31)日盤中雖處於回檔態勢,但近兩個月漲勢驚人,南亞科甚至遭列為注意股。
不過也有部分廠商並未來得及「上車」。旺宏主要產品線偏向傳統或特殊型記憶體(如 NOR/NAND Flash/ROM),與此次熱潮有所差異。
根據財報,旺宏第三季毛利率未見好轉、單季每股虧 0.47 元,已是連續三季虧損;股價繼昨日跌停後,今(31)日盤中也一度跌停,下跌幅度約9%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