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50+記憶障礙 他早發型阿茲海默症

中華日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正常大腦(左圖)與失智症患者大腦(右圖)對比,海馬迴明顯萎縮。(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0初歲的謝姓男子曾是工作效率高、表現卓越的主管。但3年前,他逐漸出現記憶障礙,經常忘東忘西、無法處理好交辦事項,甚至難以組織語句及表達想法,狀態日益惡化,最後不得不離職,就醫確診為「早發型阿茲海默症」。令人錯愕的是,他既沒有家族遺傳病史,也無三高或慢性疾病,卻在壯年時期罹病;醫師表示,失智症除了老化遺傳、腦部清除機制異常、慢性情緒障礙外,也與睡眠問題息息相關。

針對輕度阿茲海默症的新療法,已有重大進展。近期核准上市的單株抗體藥物:樂意保與欣智樂,是目前唯二被證實能延緩大腦功能退化的藥物,作用為清除阿茲海默症的核心毒素「類澱粉蛋白」的沉積,與傳統只能改善症狀的藥物不同。

為了提高阿茲海默症診斷準確性,光田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王克彬指出,目前已有非侵入性影像檢查工具:腦部類澱粉蛋白正子斷層造影,主要透過正子電腦斷層攝影掃描儀偵測受檢者大腦中是否已有類澱粉蛋白堆積,協助掌握疾病徵兆、爭取黃金治療期。

神經內科醫師陳廷斌表示,除了家族遺傳、腦部清除機制異常、慢性情緒障礙外,也與睡眠問題息息相關。(記者陳金龍攝)

神經內科醫師陳廷斌表示,除了家族遺傳、腦部清除機制異常、慢性情緒障礙外,也與睡眠問題息息相關,當在深層睡眠時,大腦會啟動清除機制,將腦中的類澱粉蛋白代謝排除;若長期睡眠不足或無法進入深沉睡眠階段,這些毒素將持續堆積於大腦,損傷神經細胞,造成退化。這與現行藥物清除類澱粉蛋白的作用相同。

陳廷斌說,現今,也仍有許多民眾對失智症存在誤解,認為只是「記性變差」或是「年紀大了」,常把失智與健忘混淆,陳廷斌提醒,「健忘是『暫時想不起來』但之後能夠順利回想起來;失智則是這段記憶如同沒發生過,什麼事都不記得。」

事實上,失智症初期常見3大警訊包括:1、性格改變,2、語言表達困難,3、判斷力下降,容易被誤解為壓力太大或情緒低落,而延誤治療。

近期核准上市的藥物作用為清除阿茲海默症的核心毒素「類澱粉蛋白」。(記者陳金龍攝)

陳廷斌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年輕型失智症約占全體失智人口5%,雖屬少數,但患者多在40至64歲間,仍處於職涯與家庭責任的黃金時期,一旦發病,對病患本人與家庭造成的情緒與經濟壓力十分深遠。

陳廷斌強調,「失智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當發現親友變得不像以往,不該只歸咎壓力或老化,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並搭配規律生活、運動與社交,有助延緩惡化。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女童高燒40℃找不出原因!驗出沙門氏菌 醫師驚:兇手是「生雞蛋」

三立新聞網
02

不是碳水害的!醫揪台人肥胖主因:這東西吃太多

EBC 東森新聞
03

比胖更不健康!「1體型」增心血管風險 醫:亞洲很常見

三立新聞網
04

小心荷包大失血!騎車等紅燈時「做1事」最高罰3000元 申訴也沒用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