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 的成熟是 AI 進入邊緣的關鍵。」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揭邊緣運算 4 大布局,看好市場但不湊熱鬧
「AI 應用是大潮流,在這個潮流下,研華對邊緣運算有深耕的決心,」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在今(8 月 6 日)日舉行的法人說明會強調,比起業績數字,研華更看重的是對產業的承諾。
回顧過去兩年,劉克振形容是「Hype Cycle(過度期望循環)」的谷底,然而隨著 AI 邊緣運算逐漸發酵,儘管因 AI Agent 軟體的成熟度仍不高,所以成長尚未達到全速,但產業已經嶄露新機會。
IDC、Gartner 等多家研究機構預測,未來十年邊緣運算與邊緣 AI 的全球市場將以 24% 的年均成長率擴張,至 2034 年達到 5,000 億美元以上規模,成長幅度相當可觀。在這樣的市場趨勢下,劉克振分享研華將持續聚焦智慧工廠、智慧能源與電力、智慧系統與機器人、智慧醫療、智慧城市與零售等五大產業領域。「我們看好邊緣運算的市場,但不會湊熱鬧,不會做看似熱門但跟我們核心不符的產品或服務,」劉克振說。
研華布局邊緣運算的四大面向
劉克振也分享,目前研華的邊緣運算佈局主要由四大板塊構成。首先,「邊緣運算硬體模組」是研華的老本行,目前產品料號已超過 1,000 種,未來也將持續深耕與擴展這塊核心業務。
其次為「軟體」,研華已投入軟體開發近十年,擁有超過百人的團隊,目前研華的軟體架構分為三個層級,主要支援邊緣運算並提供整合工具。第一層為包含驅動程式(Driver)、開發板支援套裝軟體(BSP)以及容器(Container)技術的底層;第二層則整合各式 AI 模型與 NVIDIA、Intel 等夥伴的 API;L3 應用層則可針對特定應用領域,如智慧工廠、智慧節能等,由研華組合自身模組化的核心軟體,形成專屬應用程式供客戶使用。
第三為「邊緣伺服器」,研華的邊緣伺服器與業界常見的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不同,是直接放置在使用者場域內的中小型伺服器。「AI Agent 的成熟是 AI 真正進入邊緣應用的關鍵,」劉克振強調,未來這些邊緣伺服器將搭載研華的 AI Agent 軟體,讓 AI 可以真正被不同產業客戶應用。
最後為「系統整合商(SI)」的布局。劉克振分析,過去銷售硬體時,SI 的角色不那麼重要,但隨著產業進入解決方案時代,SI 變得非常關鍵。未來,研華將與各國的應用服務供應商(ASP)合作,共同提供安裝與維運服務,解決客戶部署 AI Agent 的問題。
研華未來的「王牌」解決方案,聚焦機器人與 AI Agent 應用
在法說會中,劉克振也分享研華新推出的「ACE (Application Computing on Edge) 應用導向邊緣運算系統解決方案」與「WISE-STACK 私有雲平台」,如何對準市場需求。
ACE 被視為研華未來幾年的王牌,也展現研華從通用走向專屬性應用,並以產業應用為主體的轉變。以機器人產業為例,ACE 可以透過 L1 整合周邊驅動程式與 BSP,接著在可以免費下載、直接開發的 L2 串聯各式 AI 模型及 API,最後針對機器人所需的控制與應用,研華在 L3 提供「Robotic Suite」應用程式,可以直接讓 AMR、AGV 等機器人廠商下載使用。
WISE-STACK 私有雲平台則包含與 WISE-Edge 原生整合的 IoTSuite 與 AgentBuilder兩大核心軟體,同時內建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定)伺服器與地端可執行的大語言模型(LLM),並預載多款工業 AI Agents,提供從設備連網到智慧決策的完整支援。透過 WISE-STACK 私有雲平台,企業可以彙整設備數據並導入專家經驗,進一步實現設備查詢、故障排除與維修建議,大幅降低停機損失。此外,藉由 MCP 技術,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自然語言或簡單指令來開發 AI Agent 應用,大幅縮短開發時間。
「未來十年還是工業 AI 可期待的十年,」劉克振分享,ACE 與 WISE-Stack 這兩項新產品,展現的是研華未來十年致力追趕 AI 潮流的決心與方向,「因為邊緣運算產業是碎片化市場,碎片化更需要服務,研華的布局剛好可以應付這樣的特色,」劉克振也說明,研華將持續透過技術創新、整合生態系統,回應邊緣 AI 的發展趨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