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最聰明」開放模型仍不敵中國?OpenAI 開放權重、結盟 AWS 戰略背後的競爭壓力
OpenAI 近期發布兩款全新開源權重大型語言模型——gpt-oss-120B 與 gpt-oss-20B。這是自 2019 年以來,OpenAI 首次以 Apache 2.0 開源許可證釋出旗艦級模型,標誌在 AI 模型發布策略上的新里程碑。
然而,OpenAI 的舉動在開發者社群中並非獲得一面倒的肯定。有評論甚至指出,假如這次 OpenAI 的發布是電影首映,那在爛番茄上可能只有近 50% 的正面評價,反映社群的疑慮。
gpt-oss 的侷限與疑慮
在技術層面,gpt-oss-120B 被美國 AI 基準測試公司 Artificial Analysis 評為「美國最聰明的開源模型」,也有工程師肯定其效能表現接近 OpenAI 自家的 o3-mini 和 o4-mini 專有模型,並稱讚新開源模型對提示模板與工具整合的友善設計,讓開發者部署更具彈性。
但這樣的「技術高峰」仍未能抵擋來自中國模型的競爭壓力。DeepSeek R1、Qwen3-235B 等中國開源模型在智慧推理能力、多語言處理與商業應用上表現更為全面,甚至被視為更具實戰價值。根據《VentureBeat》報導,許多技術社群對這兩款模型的性能與應用表現提出質疑,認為它們在某些面向上具備競爭力,但整體仍落後於中國模型。
此外,部分使用者指出 gpt-oss 的表現相對失衡,例如在數學與程式碼生成表現亮眼,創意寫作的能力卻退步,甚至出現將數學公式嵌入詩歌、導致整體內容不合邏輯的現象。
一些使用者也發現,gpt-oss 會對中國、俄羅斯等國話題的回答呈現「異常抗拒」,引發對模型偏見與資料審查的疑慮。
OpenAI 與 AWS 的關鍵合作
為強化模型部署與商用落地的可行性,OpenAI 首度將 gpt-oss 模型上架 Amazon Bedrock 與 SageMaker,這代表 AWS 客戶如今能直接部署這些開源模型進行應用開發。
這項合作被視為 OpenAI 在企業市場重建競爭力的重要策略。過去 OpenAI 的專有模型主要透過微軟 Azure 提供,然而在 AWS 與 Anthropic、Google Cloud 與 Gemini 建立深度合作的背景下,OpenAI 必須突破平台限制,擴展市場版圖。
企業市場的版圖變動與信任危機
「OpenAI 不能失去企業市場,因為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收入來源,」分析師指出,OpenAI 與 AWS 的合作不僅為企業提供新的選擇,也為 OpenAI 爭取新客群。因為在過去半年間,企業對於 OpenAI 的信任出現劇烈動搖。
根據創投公司 Menlo Ventures 的報告,OpenAI 在企業級 LLM 市場的市佔率從年初的 50% 暴跌至僅 25%,而 Anthropic 則上升至 32%,首次超越 OpenAI 成為市場領頭羊。尤其在程式開發應用上,Anthropic 更以 42% 對 21% 的比例強勢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企業仍偏好封閉模型。Menlo Ventures 的報告就指出,僅有 13% 的企業使用開源 LLM,比年初的 19% 進一步下滑,原因在於企業更重視封閉模型提供的穩定性、合規與風險控管機制,而非單純技術性能。
以低價策略轉向政府市場
面對企業市場的流失,OpenAI 正轉向另一個新市場——美國政府。根據《TechCrunch 》報導,OpenAI 與美國總務署(GSA)簽訂合作協議,將在未來一年內以每機構每年僅 1 美元的價格,向參與的聯邦機構提供 ChatGPT Enterprise 服務。這項幾近免費的策略,被視為減緩 Anthropic 與 Google 在政府領域佈局速度的策略。
gpt-oss 的發布,無疑是 OpenAI 在面對多重壓力下做出的關鍵技術與市場戰略選擇。它標誌著 OpenAI 嘗試重拾「開放精神」、爭取開發者社群、降低模型使用門檻的重要里程碑。但在開放權重的背後,來自中國模型的高性能挑戰、企業市場需求的轉向,仍讓 OpenAI 面臨艱鉅的競爭壓力。
雖然與 AWS 的合作有助於重新打開企業通路,低價進軍政府市場也顯示 OpenAI 嘗試突圍市場的多元策略,但仍需時間觀察是否能帶來長期營收的成長趨勢。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VentureBeat》、amazon、《constellation Research》、《Investor’s Business Daily》、《TechCrunch》,首圖來源:Unsplash。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