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先應該是提升控球」前旅美投手點出佐佐木朗希的致命弱點
洛杉磯道奇「令和怪物」本週已完成第2場小聯盟復健賽,不過過往賴以為生的160公里火球仍不復見,外界對於他的狀況紛紛表示擔憂,根據日媒《Daily Shincho》報導,曾旅美的日本球評前田幸長點出他的致命弱點。
佐佐木朗希第2場登板,投了3.1局,用60球,被擊出3支安打,失2分(1責失),令有3次四壞保送和2次三振,好球39球、壞球21球,最快球速97.8英哩(約157.4公里),相較於前一次最速154公里,這次上升約3公里,仍未回到160公里,曾在NPB驚豔球迷的剛速球,依然失色。
曾經也有過「右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的日本球評前田幸長在《Daily Shincho》的報導中分析,「我也有過相同經驗,許多投手在罹患肩夾擠症候群後會留下後遺症,休養後雖能投球,但一旦發力,骨骼與肌肉摩擦會帶來劇痛,只能尋找相對不痛的投法,這種細微改變外人難察覺,但本人無法全力投球,本來應該徹底檢驗投球機制,但佐佐木還未徹底改善,因此160公里速球恐怕難完全回歸」。
報導中前田幸長表示,「佐佐木應該很清楚媒體對球速下滑的報導。即使偶爾全力投,可能達到160公里,但無法持續,因為這會讓後遺症與控球惡化,基本上,球速愈快愈難控,若能在150公里左右穩定壓制打者,對佐佐木最理想,但他並未掌握這種投球術」。
佐佐木朗希雖然曾締造完全比賽與連續13次三振的世界級紀錄,但前田幸長仍直言,「其實從新人時代起,他就有致命弱點」。
他接著解釋,「佐佐木健康時可以全力投球,但當時控球就有疑慮,只是靠球威掩護控球差的事實,如今無法全力發揮,隱藏的控球問題全面浮現,日本的160公里投手在美國並不稀奇,甚至高中生也能投160,對他而言,最優先應該是提升控球,必須做到即使150公里速球也能玩弄打者的程度」。
至於是否該讓他重返大聯盟?前田幸長直言,「大聯盟隨隊時很難專注練習,二軍(小聯盟)反而更有危機感,會拚命練習,以他目前內容,根本不是3A無敵的水準,應先在3A練到壓制力十足,再回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