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婦人咳不停,元凶竟是「這面牆」!醫:恐致氣喘、胸悶
牆面出現斑駁、掉粉,有些人可能不以為意,認為只要不脫落太嚴重就無妨。但這些看似小事的跡象,其實正是「壁癌」來襲,若不及時處理,恐怕不只影響住屋安全,更可能威脅居住者健康。
壁癌問題普遍 老屋最容易中鏢
壁癌問題在台灣老舊建物中相當常見,尤其三、四十年的住宅。壁癌成因主要是牆壁受潮或防水層老化,導致水氣滲入牆體,再因牆面未完全乾燥,內部殘留的水分產生鹽類結晶而導致表面浮凸、剝落、泛白斑等現象。這些狀況若未妥善處理,日積月累恐造成更大的損害。
連鎖居家DIY賣場油漆達人王子鈺表示,處理壁癌第一步,是先把脫落的漆層用刮刀清除乾淨,再用鋼刷刷掉水泥表層的汙垢;這樣的清理動作並非一次就能完成,因為牆壁有厚度,裡層的潮氣可能尚未完全釋出,因此通常會建議清理後隔一天再觀察,看壁癌是否持續擴散。
國外重視住宅健康 台灣缺乏法源規範
此外,建設公司董事長胡偉良指出,在歐美國家,若住宅出現壁癌問題,多數人都不願繼續居住,因其潛藏健康風險。新加坡更立法規定,住宅每十年須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徹底整治包括壁癌在內的問題,防止水氣滲入造成結構損害。
相比之下,台灣目前尚無明確法源規範,許多屋主對壁癌的態度似乎都不太重視。胡偉良指出,現在新建住宅大多採鋼筋混凝土結構,並搭配外牆與內牆的防水塗層,耐久性與防水性比過往建築已有明顯提升。
對於已有壁癌狀況的房子,專家建議可考慮重建牆面、重新施作防水層,甚至納入都市更新的規劃中,從根本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別輕忽壁癌的警訊,這攸關住家環境安全與身體健康。
◎ 圖片來源/TVBS
◎ 資料來源/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