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立冬!麻油雞、薑母鴨太燥熱 中醫揭「白蘿蔔是養生首選」
明天(11月7日)立冬,象徵冬季正式來臨,許多人會開始進補以增強體力。中醫師賴俊宏指出,民眾冬季常吃麻油雞、薑母鴨等熱性食物,容易導致體內過度燥熱,反而建議可多食用白蘿蔔,其涼性特質能清熱解毒,維持身體平衡,若與薑一同烹煮更能抵禦寒邪入侵。
賴俊宏表示,剛進入冬季時,氣候不穩定、忽冷忽熱,當身體抵抗力下降,寒邪便會趁虛而入引發疾病。尤其陽虛體質者更易染上風寒,導致氣喘、咳嗽、過敏性鼻炎等「冬病」,這些多為呼吸道疾病。
氣溫驟降會刺激呼吸道,造成血管和支氣管收縮,許多人冬季常有咳嗽問題。賴俊宏解釋,引發咳嗽的病因機制多樣,多因氣候劇變導致人體無法及時適應,六淫之邪從口鼻侵入或透過皮膚進入體內。內傷咳嗽則多為舊疾反覆發作,需由醫師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入冬後,溫差變化也容易誘發氣喘。賴俊宏說明,輕症患者可能出現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症狀;重症則可能有黏稠痰液、氣管阻塞、呼吸困難、冒冷汗、無法平躺、口唇青紫等情況。從中醫角度看,過敏性氣喘是因脾、肺、腎三臟腑虛弱,加上體內「痰飲內停,外感邪氣」所致。
除了「冬病夏治」外,冬令進補也是中醫調養虛弱體質的方法。賴俊宏表示,國人喜愛麻油雞、羊肉爐、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食補,以「補冬補嘴空」的方式恢復元氣。他建議,11月正值秋冬交替,氣喘患者若想避免冬季病症復發,可多食用當季新鮮蔬果,以及富含維生素A的肝臟、奶、蛋、魚油,強化呼吸道功能。
賴俊宏特別推薦冬季盛產的白蘿蔔,從中醫觀點來看,白色食物具滋陰潤肺效果,白蘿蔔有「消食、順氣、醒酒、化痰、治喘、解毒、散瘀、利尿、止渴」等功效,咳嗽或氣喘患者尤其適合多食用。此外,核桃、白果、百合、肉桂等補氣潤肺、止咳平喘的食材,也能有效預防氣喘和咳嗽。
賴俊宏推薦一道簡單的蘿蔔薑棗湯:取白蘿蔔5片、薑3片、紅棗3顆,加一碗水煮20分鐘後去渣留湯,再加入30克蜂蜜煮沸即可。大棗性味甘溫,具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作用;生薑性味辛溫,有發散風寒、溫肺止咳功效。三種食材結合,能有效止咳化痰,適合寒冷天氣飲用。他提醒,胃食道逆流患者不宜與固體食物同時食用此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