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成為領導者,注意3大驅動因素!我們行為可能放大影響,擴散至沒親眼看見我們行為的人身上
作者 : 亞當‧賈林斯基
圖片 : Shutterstock
領導者放大效應的第一個驅動因素是一項簡單的事實:領導者會吸引注意力。
莎士比亞的名言「世界是一座舞臺」,對領導者來說尤其如此。身為領導者,你時刻都在舞臺上。這意味著周遭人們隨時留心著你的一舉一動,專注聆聽你的一字一句,縝密解讀你的每個表情,分析你所有的互動。我們的言詞、表情以及行為,通常都會傳遞意義和意圖的訊號。而注意力會放大這些訊號,使其更響亮、更醒目、更強烈。注意力會將希望放大為「希望」,也將恐懼放大為「恐懼」。
領導者放大效應的第二個驅動因素,部分是源於領導者掌握的權力。因為領導者通常掌控其他人想要的資源,所以其他人覺得自己必須仰賴領導者,這種依賴會驅使權力較小者密切關注領導者的一言一行。當你擁有權力的時候,人們會在你所有的言語中,甚至在你的沉默中,尋找正面或負面的意圖。這就是我和丹尼.康納曼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因為我的成績仰賴於他,導致我對他的批評和讚美非常敏感。這同樣發生在蓋兒身上;因為她仰賴我取得資源,無論是物質資源或學術名聲資源,使得她對於任何不祥的可能性非常敏感。這也是邵思博的助理包下香蕉市場時發生的事情;因為他是她的老闆,她得仔細留意他的喜好。
權力不只源於領導者的地位,也來自於其所掌控的珍貴資源。請思考一下,在絕大多數的大學中,教授的權力地位通常高於電腦技術人員。但教授的電腦出現問題時,技術人員掌控了珍貴資源,教職員必須仰賴技術人員修電腦。在我之前任職的大學,當我的電腦需要送修時,通常會陷入一段黑洞時期,然後才在未來某個隨機的日子重新出現。這件事讓我非常不悅,並不是因為電腦技術人員的速度緩慢,而是因為我完全不知道相關進度。我擔心他們忘了我的電腦,或者我的電腦被弄丟了,又或是無法維修。這個經驗讓我意識到,被沉默以對的本質就是剝奪力量。一旦我們送出訊息─電話、電郵、簡訊─我們就進入了權力較低的地位,只能仰賴另一個人的回應。
領導者放大效應的第三個驅動因素,是身為受眾的一分子。我和田納西大學的蓋瑞利.薛丁伯格(Garriy Shteynberg)進行的研究發現,相較於獨自觀察的刺激,光是和受眾共同觀察相同的刺激,就會放大我們的反應。我們用「共享注意力」(shared attention)一詞描述超過一個人觀看相同目標的情況。在我們的實驗中,只要與團體成員共享注意力,就會讓恐怖圖片變得更恐怖,快樂資訊也會變得更愉悅。在一項研究中,我們使用旨在引發悲傷的公益廣告。由於共享注意力會強化悲傷,我們發現,相同的廣告在共同觀看的情況下,獲得的捐款多過於單獨觀看。
注意力,以及領導者始終處於聚光燈下的事實,就是領導者放大效應的核心。
權力是注意力的第二個驅動因素。身為受眾的一分子是注意力的第三個因素。處於聚光燈下、擁有權力,以及在受眾面前展現自己的言行,三者的結合放大了我們的言行舉止對他人的影響力。
我某一次的顧問參與經驗,突顯了注意力、權力及受眾的結合是如何強化反應。我受僱為一家公司,在為期不到十天的時間內,於三個不同的洲,為該公司的資深領導者和年輕同仁舉辦一系列的工作坊。
是什麼原因促成了我這次令人喘不過氣的全球旅行?答案是該公司某一次災難性的全員大會。在那次全員參與的活動中,發生了兩件震驚全公司的事件。第一,人們提出想法時,大多只得到輕蔑的客套話,例如「很有趣」。人們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認真回應,卻反遭忽略。更糟糕的是,有些評論完全沒有獲得回應;在一陣尷尬但震耳欲聾的沉默之後,全員大會繼續進行。
第二,一位資深高層因為某個觀點而變得充滿防備性,並公開輕蔑那位表達觀點的員工。他的輕蔑反應不只被其權力地位放大,還包含了全體員工參與會議的共享注意力。目睹這位資深高層在全公司面前失控發怒,不僅羞辱了被怒火針對的員工,也對在場的每位聽眾造成心理創傷。全員大會結束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自在地分享自己的觀點─現在,輪到員工的沉默震耳欲聾。公司必須介入處理,於是請我搭機前往世界各地,分享關於心理安全感的觀點,以及如何協助員工自在地暢所欲言。
身處聚光燈下,卻感覺自己變得無形
由於領導者掌握了注意力、擁有權力,並向受眾傳達訊息;他們的行為、言詞及表情都會被放大。但關鍵在於,我們身為領導者時,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站在一座隱喻的舞臺上。雖然領導地位讓我們處於聚光燈下,弔詭的是,它可能也會讓我們感覺自己變得無形。
因此,領導者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對他人造成的深刻影響。
丹尼.康納曼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言語對我有如此強烈的影響。20年之後,我在《紐約時報》分享我的課堂經驗時,丹尼寫了封電子郵件給我,「關於權力的問題,我其實是在過去幾年才開始理解。在我擔任顧問時,由於我相信(也許我是錯的)自己願意接受他人的批評,因而肆無忌憚地評論起他人的工作,正如我記憶中對你的作為。」對丹尼來說,他的評論只是隨興的,不具其他意義。但對於我和許多人而言,丹尼的評論具有改變的力量。同樣地,艾瑞卡的母親完全不知道她隨口說出的話讓艾瑞卡決定放棄彈鋼琴,直到我在艾瑞卡的畢業典禮上分享了這個故事。
我也常常忽略領導者放大效應,儘管我自己研究過這個現象。我完全不知道我的一句「我需要和你談談」會讓蓋兒陷入憂慮風暴中。我也沒有意識到,在艾希莉練習簡報時,我的表情會令她憂心如焚。即便是那些我正在教導領導者放大效應的日子,我依然盲目地看不見其影響。2022年秋季,我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之後首次授課。當我走進第一堂課的教室時,發生了一個問題:投影機發出尖銳的雜音。多媒體技術人員告訴我,他們在課堂開始之前找不到任何處理方法,我嚴厲地告訴他們,我認為他們的回應令人無法接受。雖然當天的課程受到噪音干擾,但我在傍晚時收到好消息:在多媒體技術團隊努力一整天處理這個問題後,已經找到解決方法!我非常感激,寫了一張紙條讚揚他們的努力,並深表感謝。
幾個星期之後,商學院的營運長凱蒂‧康威(Katie Conway)來到我的辦公室,提醒我留意自己總是戴著「院長的帽子」,即使我只是在授課。我反駁道:「嗯,當然,拜託,我當然知道。」她說:「是嗎?你真的知道嗎?」隨後她告訴我,在我授課的第一天,我嚴厲的言詞讓多媒體協助團隊的一位成員哭了。在我批評那位成員的當下,我並不是某位單純感到失望的教授,而是一位對她怒吼的院長。我對於自己造成如此嚴重的情緒波動感到震驚與羞愧。我現在才明白,真正令人無法接受的,其實是我的行為!而救贖我的是,在投影機問題解決後,我的稱讚與感謝紙條也同樣被放大了。
這個例子極為諷刺:我當時正在教導領導者放大效應,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其存在。我忘記的是,身為副院長,我始終處於聚光燈之下,而我的行為有更強烈的影響力。無論我願不願意,我都已經不再只是一位教授。
這個例子也突顯了身為領導者時,我們行為所產生的放大迴響。聽眾會帶走他們的互動與觀察,和他人分享他們自己的反應。我在教室發怒的消息一路傳到了我的上司們那裡,這也是在那家公司災難性的全員大會上發生的事;每個人都知道那個故事,即使他們不在場。
身為領導者,我們是流言蜚語的主角,因此,我們行為的放大影響甚至會擴散至沒有親眼看見我們行為的人身上。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不施壓的領導力:哥倫比亞商學院傳授凝聚人心的領導技術》時報出版,亞當‧賈林斯基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