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醫平台上線 公告判決確定者姓名科別執業縣市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3日電)就醫不再開盲盒,狼醫查詢「醫事人員性別事件資訊專區」上線,涵蓋醫師、藥師、檢驗等,公告姓名、科別、執業縣市與相關判決,但目前僅能查詢民國112年性平三法修正迄今公開資訊。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若這只是第1步,衛福部有義務公告更新進度與時間表,因為醫療性暴力往往涉及權勢關係,很難提告外,加上受害者可能還有壓力、創傷等,若只是把判決確定當作資訊揭露門檻,勢必會讓傷害加劇。
更何況司法訴訟根據性質、複雜度可能耗時多年,林雅惠表示,如果沒有設立公平揭露機制,尤其是性平調查確定、仍在司法審理階段案件,過去就曾發生尚未判決確定的狼醫對未成年下手案例。
她接著提到,再來就是改名、同名、跨科或跨縣市執業等資訊,至今沒有相關資料可查詢,近年就有1名違反醫學倫理與多名患者發生不當關係的醫師,調查確定後離開原任職醫院並改名,現在活躍於新北、桃園多家機構,「但在系統中無法查到」,明明這名醫師有懲戒記錄。
林雅惠以律師查詢平台為例,從改名、實際執業處等可辨識分身資訊全揭露,國外如美國、英國也都建立讓民眾可清楚辨識醫師身分系統;判決不是唯一認定有無違法醫療倫理的方式,其他包括行政程序、倫理審查、懲戒委員會等。
林雅惠直言,也不應限於性平事件,醫改會爬梳近年懲戒相關紀錄,很多狀況都嚴重傷害醫病信任關係,比方說盜刷健保卡、偽造病例、雇用密醫、使用未經核准療法技術等,國內外很多相關資訊平台不會限縮於性平事件。
她重申,站在醫改會角度,判決確定與懲戒決議書,依法本來就是應該要公開的紀錄,光靠這樣的資料絕對不足以捍衛民眾權益,應設置風險預防機制,才能避免狼醫在判決確定前再度為非作歹,否則恐導致人心惶惶,理想查詢平台除執業醫師基本資訊外,也應納入跨縣市執業、更名、證書編號、是否違反醫療倫理案件等資訊,才能真正保障民眾就醫權益。
狼醫事件頻傳,甚至不乏不孕症權威等名醫涉案。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疾呼成立平台供民眾查詢,在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今年1月公開承諾後,民團數度質疑跳票,並強調若僅揭露「判決確定的性平案件」,並不足以保障病人安全。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曾回應民團訴求表示,預計8月下旬上線,初期將手動輸入判決紀錄等資訊,至於民團呼籲納入懲戒資料部分,因格式不一,會再研議。
近日「醫事人員性別事件資訊專區」已在醫事查詢系統中上線,除了醫師,另外也包括藥事人員、醫事檢驗人員、護理人員、助產人員、營養師等。
根據資訊專區說明,專區中所列涉及性別事件的醫事人員案件資訊,現階段以民國112年性平三法修正迄今,衛福部已整理公開資訊為主,後續將依裁判書系統等公開資訊介接進度更新。(編輯:林恕暉)1140813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