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60歲婦早餐「這樣喝」無糖五穀粉險糖尿病前期!五穀粉怎麼選?醫教5招

健康2.0

更新於 10月14日10:58 • 發布於 10月14日16:00

全球健康意識抬頭,穀物粉成為許多人追求健康飲食的選擇,但這看似健康的習慣可能暗藏血糖危機。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將穀物磨成粉末後,原本的膳食纖維屏障被破壞,導致澱粉更容易快速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急遽上升,長期下來可能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尤其對血糖控制敏感的族群更需注意。

早餐喝無糖五穀粉險糖尿病前期

劉博仁分享,60多歲王阿姨是注重養生的退休老師,每天早餐會喝一大杯自己調配的五穀粉,強調無糖、無添加,而且穀物原料都選得很好。然而,過去半年她體重悄悄上升了2公斤,尤其是腹部明顯隆起,內臟脂肪指數也上升,最近健檢報告更發現空腹血糖略微上升,已接近糖尿病前期。王阿姨忍不住問「明明沒吃油炸、不喝含糖飲料,怎麼還會這樣?」

五穀米、十穀米本來是很棒的全穀來源,含有膳食纖維、植化素、B群等營養素,有助於腸道健康與長期代謝。然而,一旦將這些穀物「磨成粉」,事情就不一樣了。根據2024年發表於《Foods》期刊研究,以高粱為原料製作不同粒徑的鬆餅時,細磨高粱粉製成的鬆餅升糖指數高達76±21,而中等粒徑的鬆餅僅有32±17。2022年《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研究也證實,保留粗粒全穀結構的石磨麵包,對血糖與胰島素的影響顯著低於精細粉末麵包。

五穀粉可能是隱形的「糖水」

劉博仁表示,當我們將糙米、紫米、小米、薏仁、燕麥等穀物打成粉末沖泡飲用時,原本在整粒穀物中的膳食纖維屏障被破壞,使得澱粉更容易被酵素快速分解成葡萄糖。「以為在喝健康,身體卻以為在喝糖水!」此外,五穀粉通常口感滑順、不需咀嚼,飽足感低且容易多食,導致熱量攝取超標而不自知,長期下來可能引起體重增加、內臟脂肪堆積及血糖上升等問題。

五穀粉吃法

  • 盡量選擇整粒穀物:食用糙米飯、紫米、小米飯、薏仁等原型食物,維持食物的天然結構,有助延緩糖類吸收。
  • 避免天天大量飲用穀粉:偶爾替代早餐可以,但不宜當作主食常規攝取,尤其是糖尿病或血糖邊緣者更應謹慎。
  • 搭配蛋白質與好油脂:沖泡穀粉時可加入豆漿、堅果、奇亞籽,幫助延緩消化速度、穩定血糖。
  • 控制分量:建議一餐穀粉控制在20克左右,熱量約80大卡,並非「越多越好」。
  • 觀察血糖與體重變化:定期測量空腹血糖、飯後血糖與腰圍,是監控自己是否吃對的重要依據。

劉博仁強調,健康飲食不僅在於食物成分的天然,更重要的是適當的食用方式與分量控制。五穀本身是優質食材,但若將它磨成粉末當飲料天天飲用,可能變成血糖炸彈,甚至影響體重與脂肪堆積。真正的健康,應建立在科學理解與明智選擇之上,而非迷思與流行趨勢。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劉博仁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譚敦慈爸罹糖尿病40年 眼、腎、心都健康!3招擺脫糖尿病遺傳

「炸馬桶」特調有多炸?營養師拆解配方 做好2件事完治便祕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媽媽今北醫辭世 享嵩壽100歲 !北醫附醫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每天刷牙卻還是蛀牙、牙齦發炎?醫曝「這個動作」害的 一票人超錯愕

常春月刊
03

肺炎已成第三大死因!專家:65 歲以上務必接種「這2劑疫苗」

健康醫療網
04

長壽秘訣曝 沖繩人愛吃「1甜食」!很少健身也不跑步

三立新聞網
05

明天立冬!麻油雞、薑母鴨太燥熱 中醫揭「白蘿蔔是養生首選」

中天電視台
06

婦女額頭腫起來卻不痛不癢!朋友提醒才就醫 竟是「額部骨瘤」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