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公斤沉重裝備出診像行軍 熱血醫團隊扛1小時走山路不喊累
「等於把治療台的裝備全都搬到患者家中」,恩主公牙科部主任范綱信醫師說,居家牙醫必備的有可攜式牙科主機、吸唾機、急救包、印模及補蛀牙的材料等,要拉二個行李箱裝滿設備,共近40公斤,每次出診就像全副武裝外出打仗,甚至扛1小時走山路也不喊累,還曾遇上山路不通的狀況。
恩主公目前服務的量能,平均一個月12到16人次,范綱信說,病人都是申報健保給付,一次出診4個人,新北市範圍很大,一天最多也只能看3到4個病患,因為有的車程就要一個半小時,如三峽、金山,到了病患家中可能病床旁邊可能有很多雜物,空間很雜亂,還要先花五到十分鐘整理出治療空間,一個病患約半小時以上。
范綱信說,他們至少有兩個醫師治療、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協助吸口水,另二人衛教及讀卡。有一次到新店山區出診,汽車無法到達,還得走上近一小時山路,大家照樣上山不喊苦。
今年月范綱信醫師到樹林深山區到宅牙醫服務,患者是一位有多重障礙且獨居無法下山長者,從來沒有洗牙過,沒想到中途遇到山間樹倒,有挖土機緊急在搶通,他們塞在半只半小時才抵達。住小茅房患,患者因為從來沒有洗牙,口腔狀況非常不理想,當天先移除部分搖搖欲墜的牙齒,並規畫後續幫助他打造專屬的活動假牙。
⠀⠀⠀⠀⠀⠀⠀⠀⠀⠀⠀⠀⠀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吳芳育醫師說,居家牙醫一趟出門陣仗大,要拉二個行李箱、團隊有5人,還得靠推車才能順利運送設備到患者家中,每一項裝備缺一不可,把治療現場搬到患者家中,每次出門像行軍打仗,首先要練好各種裝備的組裝,避免機具臨時出狀況,一切努力就白費。
吳芳育說,到了現場得先評估環境,確認人員站位、各項設備工具的位置安排,規畫好後才能將設備一一展開,「每次治療後都汗流浹背!」
吳芳育說,洗牙這樣稀鬆平常的治療,在居家牙醫卻是困難重重,經年累月的牙結石厚如城牆,一顆顆被超音波震下來的牙結石都快比牙齒還大,過程中得非常積極地吸走水分,小心翼翼地觀測病人的咳嗽反射、血氧濃度,深怕不小心讓髒水嗆進肺裡,產生吸入性肺炎。
治療對象主要居家牙醫患者多是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特殊病況難以移動、獨居長者等,曾有一位民眾插鼻胃管,他們幫他洗牙,困難度很大,因為會插鼻胃管吞嚥功能就是很差,雖然都沒有咳嗽,反謝能很弱,後來就有點嗆到水,氧氣也不夠,所以這就是要帶氧氣瓶、血氧機的原因, 避免感染肺炎。
雖然是好意要幫病人洗牙,但是有可能造成傷害,比如吸入性肺炎等,因此必須非常小心謹慎,比對一般民眾的洗牙困難度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