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也不一定能去除毒素!兒科醫師:這4種食物,煮過也別給孩子吃
「食物煮熟就能安心吃?」這個迷思可能讓許多家長誤以為,高溫加熱能消除所有有害物質,但其實有些食物即使煮過,對孩子來說仍然存在潛在風險。兒科醫師《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日前在粉專發文提醒,這4種食物即使經過烹調,對小朋友來說仍然不安全,家長要特別注意:
1. 銀杏果(白果)
銀杏果含有天然毒素,如銀杏酸、氰化物及4-甲氧基吡啶,可能引發噁心、嘔吐、腹痛,甚至抽搐,雖然烹煮可以降低毒性,但無法完全消除,
成人一次食用 10 至 50 顆煮熟的白果可能中毒,兒童的耐受劑量更低,少量即可能中毒。
※ 醫師特別叮嚀:白果白白圓圓看似無害,但小孩最好避免食用!
2. 含酒精料理,如:薑母鴨、羊肉爐等
酒精煮過也不會完全消失!研究顯示,即使長時間烹煮,仍可能殘留酒精:
.快炒(約 2-3 分鐘):酒精殘留量約 75%-85%
.燉煮(約 2 小時):酒精殘留量約 5%-10%,燉煮 2 小時能有效揮發大部分酒精,但湯汁或醬汁中仍可能殘留少量酒精。
※ 醫師特別叮嚀:18 歲以下的兒童,請避免食用含酒精料理。
3. 蜂蜜
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這些孢子耐高溫,嬰兒的腸道無法抵抗,可能引發肌肉無力、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 醫師特別叮嚀:1 歲以下的寶寶,無論是生蜂蜜還是煮過的蜂蜜,都不適合食用!
4. 未保存好的食物
食物放在室溫下太久可能會孳生各種細菌和黴菌,尤其是粿條、濕米粉或黑木耳,甚至可能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就像之前的寶林茶室事件)。
※ 醫師特別叮嚀:加熱也不一定能去除毒素,因此大人和小孩都應避免食用未保存好的食物。
孩子的消化系統與代謝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在飲食上需要格外留意。除了避免讓孩子食用這4類食物,平時也須注重食安問題,選擇新鮮、安全的食材,並以正確的方式保存食物,時時把關,就能讓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長。
文章首圖:Shutterstock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