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造成嘉南廢棄石綿1.5萬噸 專案7.8億助清除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0日電)環境部初估,颱風丹娜絲影響,嘉義縣市、台南市產生廢棄石綿建材估逾1.5萬噸,已報院申請7.8億元,專案協助清除處理,並新增補助對象含畜牧場;另也擬定相關指引,提醒清除處理時須注意事項。
石綿早期多用於建材,但研究發現石綿纖維飛散易致吸入危害風險,因而禁用於建材,環境部2023年8月宣布補助石綿瓦清運。
颱風丹娜絲7月6日深夜於嘉義布袋登陸,強風也造成嘉南地區石綿建材毀損,且全台石綿瓦最多縣市就在台南市。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循環處理組組長陳俊融告訴中央社記者,經地方政府回報,目前初步統計,風災後須清除石綿建材廢棄物總量約為1萬5600公噸、所需經費約新台幣7.8億元,已報院申請專案款項補助地方政府,後續則依實際清理數量進行核銷,專案經費原則上於年底前執行完成。
陳俊融說,估算總量來自嘉義縣市、台南市,其中台南市約占總量近6成最多,而嘉義縣則約占3成5;目前地方已回報約6000案,持續受理中。
陳俊融提到,經評估毀損石綿建材主因是受到強風影響,而目前丹娜絲風災後中南部持續有豪雨發生,天候不佳會影響清運處理進度。
此外,陳俊融提到,由於過去拆除是委託專業的營建業者,而業者本身就有防護設備,此次風災民眾為搶救家園可能會自行處理,因此特別擬定「天然災害後石綿建材廢棄物清除處理指引」,提醒清除作業人員(包括民眾)石綿的危害及應注意事項。
指引中提到,石綿建材廢棄物不宜任意敲碎處理,應先行潤濕,避免粉塵逸散;如因包裝限制或運送需要而必須破碎時,應以避免逸散為原則,採取潤濕後輕敲方式處理,且應事前評估作業風險及可行性。
民眾清理家戶內風災造成的石綿建材廢棄物,至少應配戴N95口罩及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石綿建材廢棄物應以不洩漏方式妥善包裝,並以不洩漏為原則,體積較大不易包裝的石綿建材廢棄物,則可透過帆布或塑膠布完整覆蓋包裹,並加以固定。
環境部強調,民眾排出石綿建材廢棄物時,同時通報所在地環保局,由環保局統籌安排儘速清運處理,減少廢棄物堆置現場時間。(編輯:陳仁華)1140730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