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竹公兒17號用地恐變更住宅區 剝奪小天使家園嬰幼兒健康權
Newtalk新聞
一塊小小的綠地,對於成年人來說,也許只是地圖上的一筆,但對於0至3歲的弱勢嬰幼兒來說,卻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陽光與空氣。高雄市路竹區的「小天使家園」,是專為收容與照顧弱勢兒少設立的社福機構,14年來秉持服務宗旨,總共安置照顧近300個小天使、累積超過150個孩子順利被收養。
不過,孩子們每日接觸的戶外空間公兒17號用地,在此次高雄市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中,面臨被變更為住宅區的風險,不僅將剝奪小朋友僅有的活動空間,也使社區失去唯一的鄰里型公園預定地。各界呼籲高雄市政府與都市發展局重新審慎評估,別讓都市開發的腳步踐踏了嬰幼兒的基本生活權利,孩子們不能發聲,但他們的需求不應該被忽視。
小天使家園「前身」是寺廟志工組成的「惠急慈善會」,2010年在政府輔導下成立「財團法人小天使家園」,2021年取得國內收出養媒合許可,是高雄市唯一安置0到3歲孩童且可辦收出養的社福機構。小天使家園原本在仁武租屋6年辛苦經營,募款2000多萬元,其中有位愛心老闆無息借給家園1400萬元,讓家園「分期償還,每期能還多少就還多少」,2017年小天使終於在路竹自由街132巷現址擁有自己的家,5層樓中古大樓佔地200坪,室內面積多達567坪,提供弱勢兒童基本照顧,更努力創造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空間, 而臨近家園的200多坪17號公園預定地,也成為小寶貝戶外活動最理想的場所。擬定及變更高雄市路竹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
然而,在擬定及變更高雄市路竹細部計畫通盤檢討中,公(兒)17號用地竟面臨被變更為住宅區的風險,這不僅將剝奪小朋友們僅有的活動空間,也使社區失去唯一的鄰里型公園預定地。都發局所持變更理由為,該用地係民國63年12月30日公告實施「路竹都市計畫」劃設為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土地權屬皆為私人所有,現況北側為幼稚園遊樂場使用、南側閒置中;參照高市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原則,考量公兒17用地地上物建築密集,建築物投影面積占用地面積 50% 以上,已無空間回饋公共設施用地,經評估重劃不可行,故變更為第一種住宅區,並以繳納代金或捐贈土地方式負擔回饋。
小天使家園創辦人郭亮伶感嘆表示,這是全路竹區800公尺範圍內唯一的公園用地,如果連這一塊綠地都要變更為住宅區,社會到底還剩下多少空間是給孩子的?目前該用地雖尚未正式開闢為公園,但小天使家園早已向地主合法租用多年,作為家園嬰幼兒活動、遊戲、戶外教學場地,也開放鄰近社區民眾共同使用,實質發揮社區公共綠地功能。這片綠地不只是草與土,更是大多來自破碎或無依家庭孩子心靈的避風港,在這裡重新學習信任、學習生活。
黃建築師也補充指出,該地原本即為都市計畫中,隔離住宅與加油站的重要安全緩衝帶,規劃合理,變更不僅違背安全原則,更違背對孩子應有的社會責任。各界也誠懇呼籲高雄市政府與都市發展局,重新審慎評估此案,別讓都市開發的腳步踐踏了嬰幼兒的基本生活權利。孩子們不能發聲,但他們的需要不應被忽視。這片綠地,不只屬於今天的小天使,更是明天的希望。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