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營收因 AI 狂飆,與 OpenAI 的合作變數如何影響戰略布局?
微軟近日公布財報,上季營收成長 18%,達到 764.4 億美元,寫下三年多來最快增幅,並優於市場預期。
推動這波成長的主力來自微軟在 AI 領域的持續佈局,以及 Azure 雲端業務的亮眼表現。微軟首度以美元公布 Azure 業務規模,該部門年營收為 750 億美元,年增 34%,上季營收則成長 39%,預估本季仍將成長 37%。
投資 AI 基礎設施成為科技巨頭的核心戰場
為鞏固在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微軟計劃擴大投資 AI 基礎設施。微軟財務長 Amy Hood 表示,2026 財年第一季資本支出預計將突破 300 億美元,若全年支出維持相同規模,總資本支出將突破 1,200 億美元。事實上,微軟的營運支出在第四季度已增加 13%,部分原因正是為了加速 AI 投資支出。
在 AI 基礎設施的競賽中,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也將 2025 年資本支出預期上調至 850 億美元;Meta 也表示,本年度的資本支出將在 660 億美元至 720 億美元之間。若加總今年大型科技公司在資料中心建設上的資本支出,預估將達到 3,300 億美元,可見 AI 基礎設施已成為科技巨頭追求業務成長的核心戰場。
與 OpenAI 的獨家合作成擴大 AI 服務的關鍵
另一方面,與 OpenAI 的獨家合作關係,更是微軟在 AI 領域快速崛起的關鍵。透過投資 OpenAI ,微軟獲得使用 OpenAI 大型語言模型與專屬資料中心硬體的權限,可以快速將最新的 AI 模型整合到其產品中,有效吸引客戶使用其雲端平台,對擴展 AI 應用相當重要。
微軟與 OpenAI 的合作也帶來可觀的財務回報,像是微軟旗下 Copilot 系列產品的月活躍用戶已突破 1 億人次,此外包含 Azure 雲端事業在內的智慧雲端部門,上季營收更達 298.8 億美元,增幅約 26%,同樣超越預期。
獨家合作下的潛在變數與挑戰
然而,這段合作關係也開始出現潛在變數與挑戰。近期微軟與 OpenAI 正在重新談判合作條款內容,爭議點包括微軟將保留多少 OpenAI 技術的訪問權限,以及如果 OpenAI 轉變為公益性質的公司,微軟將持有多少股份等議題。
同時 OpenAI 也在尋求業務發展多元化,像是部分業務已轉移給 Google 和甲骨文等競爭對手,以降低對單一夥伴的依賴,微軟也正透過與 xAI、Mistral 等其他企業合作,佈局自己的 AI 生態系統。
除了合作關係出現裂痕,有投資者對 OpenAI 模型智慧財產權的歸屬問題表示質疑,此外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可能影響 AI 運算需求。另一方面,儘管大規模擴充產能,在擴張過程中,微軟仍面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短缺的挑戰,微軟高層坦言供需狀況可能要到 12 月才能好轉。
面對龐大的資本支出壓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與 OpenAI 合作關係的不確定性等挑戰,微軟依然相信生成式 AI 的長期發展潛力,並將 AI 投資視為微軟未來成長的關鍵引擎。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Bloomberg》,首圖來源:Unsplash。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