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名婦人申請移民時少報收入 7年後被當稅務詐欺註銷公民身分
美國司法部近期再度以稅務詐欺為由,尋求剝奪一名已歸化女性的美國公民身分,凸顯聯邦政府對歸化過程中誠信問題的日益重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指出,美國政府針對入籍過程的審查正逐步轉趨嚴格,甚至可能影響數十年前已完成歸化者的國籍穩定性。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根據司法文件表示,該名居住於德州休士頓的女性早於2017年與2018年間接受美國移民官員的面試,並順利取得美國國籍。然而,美國檢察官在2025年3月向法院請求剝奪其國籍,主張她在申請過程中未誠實揭露先前的重大稅務問題,違反了「良好道德品格」的入籍要件。
文件指出,這名女性於2019年遭指控在2012年至2015年間刻意少報收入,藉此逃稅,並最終認罪、被判處三年徒刑,並向國稅局繳納罰款。儘管她在取得國籍當時尚未遭起訴,美國司法部仍以她在入籍時針對「是否曾犯罪」的提問中作出不實陳述為由,啟動取消歸化程序。
稅務誠信成優先審查對象,美司法部列十大目標類型
事實上,取消歸化的法律機制雖歷史悠久,實務上卻極為罕見。根據美國司法部2025年6月所發布的備忘錄,目前民事部門已設立十項優先審查類別,其中包括稅務詐欺與未揭露過往犯罪行為者。這些類型涵蓋國安威脅、人權侵犯、幫派活動、暴力犯罪、金融詐騙等,顯示美國政府針對申請入籍者的背景審查已大幅升級。
第四類「未在入籍過程中披露所犯罪行」成為此次個案的關鍵。雖然當事人並未於申請當時被正式起訴,但美方認定她在填寫入籍文件與接受面談時,已故意隱瞞其過往不法行為,違反了歸化的誠信要件。
民事訴訟門檻低,政府可追溯舊案
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指出,此類案件並非透過刑事訴訟處理,因此舉證門檻相對較低。政府在刑事程序中需達成「排除合理懷疑」的高標準,而民事訴訟僅需提供「明確且令人信服的證據」,即可促成法院裁定取消國籍。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民事訴訟並無時效限制,政府可追溯數十年前的行為。」蘇宥人說。
根據司法部紀錄,自川普政府以來,取消歸化的案件數量開始上升,且多針對與國安、詐欺、移民誠信等有關的爭議個案。此次個案便是延續這項政策方向下的具體實踐。
專家呼籲納稅義務人,自我檢視申報紀錄
對於此一趨勢,蘇宥人提醒,包括已歸化的美國公民、持有綠卡的居民,以及正在申請身分者,皆應謹慎檢視自身過去的報稅紀錄是否如實申報。
「一旦過往曾有重大稅務違規紀錄,即便當下未被起訴,仍有可能成為日後身分不穩的風險因素。」他強調,若對稅務申報有疑慮,應盡速諮詢專業顧問,避免潛藏的誠信爭議在未來導致更嚴重後果。
儘管司法部強調,取消歸化仍屬罕見處置,僅針對具體重大不實行為者啟動,但專家分析,隨著審查趨嚴與政局變動,過去被視為「已結案」的國籍案件,也可能被重新檢視。因此,對所有有意長期居留或入籍美國者而言,誠實申報與守法行為將成為確保身分穩定的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