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按下慢性發炎鬧鐘!營養師推薦日常10大抗發炎飲食

潮健康

更新於 10月31日13:35 • 發布於 10月29日15:02

長期外食、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使得慢性發炎成為現代人的隱形健康危機。它就像人體中按不掉的鬧鐘,悄悄消耗能量,可能引發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甚至精神健康問題。
《FJ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分享,讀者可透過10種抗發炎食物,舒緩體內發炎。再搭配6大健康維持保健食品,可幫助身體重新回到平衡,打造長期穩定的健康模式。

圖說:按下慢性發炎鬧鐘,吃出健康新生活!

身體發炎的9大原因

身體在抵禦外來有害物質時,會啟動免疫反應,這可能導致發炎;而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讓慢性發炎悄悄累積。以下9種常見因素容易引起慢性發炎:

  • 發炎原因1:長期心理壓力,身心無法放鬆
  • 發炎原因2:久坐不動、缺乏運動
  • 發炎原因3:熬夜、睡眠不足
  • 發炎原因4:肥胖或體脂率過高
  • 發炎原因5:抽菸或飲酒過量
  • 發炎原因6:接觸污染、化學物質等有害環境
  • 發炎原因7:急性發炎未及時治療,如感染或受傷
  • 發炎原因8:飲食不當,高糖、高反式脂肪加工食品
  • 發炎原因9: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

與發炎管理有關的10種常見營養食材

慢性發炎就像身體裡的小火苗,若不注意調整生活習慣,可能影響身體機能與日常活力表現。想要按下這個「隱形鬧鐘」,營養師推薦10種發炎管理食物:

  • 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豐富,日常炒菜或涼拌皆可。
  • 堅果:核桃、胡桃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每天一小把最理想。
  • 多脂魚類:鮭魚、鯖魚、秋刀魚,每週2份補充Omega-3。
  • 洋蔥:富含槲皮素,輕微加熱可增加抗氧化效果。
  • 大蒜:蒜素和硫化合物有助消炎與增強免疫力。
  • 薑黃:促進肝臟代謝,抑制發炎反應。
  • 綠茶:多酚類抗發炎,冷泡更溫和。
  • 全穀雜糧:提供纖維與營養,降低發炎風險。
  • 十字花科蔬菜:青江菜、花椰菜、白菜等,含芥子油苷,經咀嚼與消化後可生成抗發炎物質。
  • 南瓜籽:黃酮類與酚酸豐富,抗氧化並抑制發炎。

營養師建議,可依循「地中海飲食」方式,將這些食材融入三餐,不僅抗發炎,也能提升整體健康與活力。

6大健康保健品建議

忙碌的現代生活容易讓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素,適時補充保健食品有助健康維持。以下6種營養補給推薦:

  • 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EPA、DHA),可調節生理機能,是常見的營養補給來源之一。

  • 薑黃素:薑黃素是植物來源的營養成分,常見於調整體質與日常保健相關產品中。

  • 黑蒜:發酵後的黑蒜營養價值更高,專利萃取的黑蒜精華可避免蒜味刺激,迅速補充所需營養。

  • 輔酶Q10:輔酶Q10為常見的營養補充成分之一,適量攝取有助日常健康維持。

  • 鋅:有助增強體力與健康維持,食物來源包括牡蠣、肉類、南瓜子與堅果,也可透過補充劑補足。

  • 綜合維他命:

  • 維他命A:維持視力健康

  • 維他命C:抗氧化並提升營養吸收

  • 維他命D:增進鈣吸收、調節生理功能

  • 維他命E:減少自由基、抗氧化

身體發炎相關QA

Q1.身體發炎症狀有哪些?
身體發炎的症狀可能包括局部紅、腫、熱、痛,以及全身性的發熱、疼痛、紅斑、灼熱感、腫脹,若嚴重建議尋求醫療協助。

Q2.什麼情況下,身體發炎需要就醫?如果發炎症狀長時間不退,影響日常活動,或出現高燒、呼吸困難、器官受損等情況,建議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診治。

Q3.發炎體質應少吃的食物有哪些?以下食物可能讓身體發炎加劇,建議注意攝取:

  • 對敏感體質的人,麩質或乳製品也可能造成發炎
  • 甜點、含糖飲料和加工醬料等高糖食物
  • 培根、香腸、熱狗等紅肉與加工肉品
  • 含氫化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食品,如速食與烘焙點心
  • 過量酒精,容易刺激肝臟與腸道
圖說:養出不發炎體質,享受穩定健康人生!

抗發炎指南:飲食、保健品與作息全方位管理

慢性發炎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隱憂,但透過飲食與保健品調整,完全可以主動管理健康。營養師建議,透過均衡飲食與健康補給,搭配規律作息,有助支持日常健康與活力。小提醒: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是長期降低發炎、維持活力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為營養資訊分享與保健食品介紹,僅供參考。保健食品非藥品,無法治療疾病,實際使用情況依個人體質與生活習慣而異。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延伸閱讀:

FJ豐傑生醫-部落格專欄

身體發炎必看:抗發炎20大食物水果!營養師:這5種不能吃

提升免疫力8大保健食品!營養師:推薦8大關鍵營養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