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專訪|Bolt正式登台!第一張王牌:讓利司機「5%」,能撼動Uber、台灣大車隊嗎?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9月24日05:46 • 發布於 09月23日01:00

在歷經長達一年的秘密籌備後,歐洲知名叫車服務平台Bolt於9月23日正式宣布進入台灣市場,初期營運範圍鎖定北北基桃地區。

Bolt來了!歐洲科技獨角獸來台,從「北北基桃」起步

「在三個月內上線!」這句話是今年年初Bolt台灣總經理曾憲竑上任時,從愛沙尼亞總部收到的第一個指令,當時他馬上直覺回應「不可能」。

2014年就加入Uber經歷開疆闢土階段、親身見證台灣叫車市場10年來各種腥風血雨的曾憲竑表示,深知台灣叫車市場對於外商企業潛藏許多挑戰。

「想要落地台灣,首要任務是遵循台灣本地複雜的法規環境。」曾憲竑坦言,花費超過一年的時間與主管機關溝通、申請第三方支付執照,並與本地車隊建立合作後,才能正式展開營運。

歐洲行動叫車領導品牌Bolt今天正式在台灣登場,作為進軍東亞市場的首站。

不過,在全球拓展超過50個國家、600座城市,服務超過2億名用戶的Bolt,為何選擇此時進入Uber、台灣大車隊、和泰yoxi、LINE GO等強敵環伺已是紅海的台灣叫車市場,而Bolt的武器又是什麼?

很單純的就是乘客和司機最在乎的事情:乘車價格、司機利潤。「乘客最在意的就是價格,大家近期也發現,某些乘車平台默默地變貴了。」曾憲竑說得很保守,但策略很明確:乘客的每趟車資要比同業更便宜,司機在每個訂單能賺到更多。

衝撞Uber、台灣大車隊等強敵環伺的市場,Bolt拿什麼拚?

「老實說,各家叫車平台的技術大同小異。」曾憲竑坦率地說,當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難以拉開差距,打優惠補貼戰又無異於飲鴆止渴的困境下,他將目光投向最常被忽略、卻也最關鍵的一群人。

「司機才是你真正的客戶,而乘客是司機的客戶。」曾憲竑永遠記得剛入行時一位主管這麼對他說,他到現在依然謹記這個觀念,堅信穩定的司機供給是平台服務基石。

第一劍:讓利「5%」給司機,先穩定前線戰士

現有的叫車平台往往為了追求乘客體驗與平台獲利,犧牲掉司機的利益與感受,導致司機們普遍存在怨氣與對叫車平台的低忠誠度。

因此,Bolt的第一劍,直指平台抽成,更多讓利給司機。目前對外曝光的抽成比例,是多元計程車司機20%、小黃10%,硬是比市場上最高的抽成25%低。「這5%的差距,不是補貼,是我們商業模式的一部分。」曾憲竑表示,意味著司機每跑一趟,都能實實在在多賺一點。

第二步,接住司機日常營運的隱形壓力。曾憲竑舉例,台灣「科技執法」越來越普遍,但司機為接客違規臨停的風險極高,許多平台也為了降低客訴,要求司機必須在原地等滿5分鐘才能取消訂單,時常讓司機冒著被開罰單的風險。「我們把等待時間縮短至3分鐘,協助司機降低被開單風險。」

提供司機更高的收入與友善的環境,Bolt正在發動一場「司機人心爭奪戰」。他們賭的是只要能贏得司機的心,這群手握方向盤的第一線服務者,將成為Bolt的盟友與最有效的口碑傳播者。

第二劍:不收乘客3%至5%的「平台服務費」,對市場示好

當「司機同盟」建立後,Bolt轉身向消費者發動另一波攻勢。

這次Bolt的打法不同於其他叫車平台過往進入市場時漫天發送折價券,而是簡單的承諾:搭車的價格比對手更便宜。

Bolt APP在台灣上線後的叫車頁面,包含24 小時客服支援及行程即時追蹤。

「大家會發現現在叫車變貴了。」曾憲竑觀察到目前市場的狀況,除了多元計程車定價本來就需要高於小黃跳錶價的法規限制外,部分平台額外向消費者收取的3%至5%不等的「平台服務費」,也是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這筆費用不會分潤給司機,而是直接進入平台口袋。

不玩補貼戰,改玩價格戰

Bolt不參與流血的補貼戰,而是發起一場車資價格戰,以「更便宜」作為市場利器。他們將從司機省下的5%抽成,以及從乘客端免除的平台費,轉化為自身最有力的競爭優勢。

面對台灣市場行之有年的補貼大戰,曾憲竑強調,不會輕易投入無止盡的燒錢競賽,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遠比短期的金錢刺激更能留住用戶。

其實,這背後源自Bolt的歐洲節儉企業文化。「在總部,任何一筆預算都會被反覆追問:『這是必要的嗎?』」曾憲竑笑著說,這種精打細算的DNA,讓他們不可能像對手一樣大撒幣,但反過來看,也迫使他們必須思考出一個更聰明、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延伸閱讀:一支超級App,扛下台灣大車隊25億江山!叫車龍頭如何力抗裕隆LINE Taxi、和泰yoxi?

為什麼選擇台灣進攻?

在全球眾多潛力的市場中,Bolt為何選擇台灣作為進軍東亞的第一站?

對於一個國際企業而言,選擇新市場的首要考量,往往是市場規模。然而,Bolt選擇台灣,關鍵字卻是「穩定性」。

曾憲竑表示,總部在評估亞洲市場時發現,許多東南亞國家雖然成長潛力巨大,但法規環境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與灰色地帶。反觀台灣,在經歷長達十年的Uber條款等政策磨合後,已經建立起一套門檻雖然高、但規則清晰且透明的監管框架。

這份確定性正是Bolt最看重的資產。他們選擇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遵循明確的規則進行競爭。曾憲竑進一步指出,選則台灣打入叫車市場,除了穩定度高,還有電子支付普及度高,對外來服務的接受度與日本、韓國相比相對更高。

「我們現階段的任務,還是先把叫車核心服務做到最好。」Bolt台灣區總經理曾憲竑表示,現階段台灣還不會引進歐洲市場的電動滑板車服務。

超級App是未來?Bolt:先專注核心叫車服務

Bolt起家於叫車服務,但在全世界的業務涵蓋外送平台、共享電動滑板車與電動自行車等,在歐洲各大城市隨處可見有著綠色logo的Bolt車輛或交通工具,具備發展為「超級App」(Super App)的潛力。

然而,對於台灣市場,Bolt的態度顯得務實專注。曾憲竑表示,電動滑板車因現行法規不允許行駛於開放道路,短期內不會引進,而至於外送服務,因為台灣已經有兩大巨頭盤踞,加上商家簽約的門檻極高,仍在審慎評估中。

「我們現階段的任務,還是先把叫車核心服務做到最好。」曾憲竑堅定地說,先在核心業務站穩腳跟,確保服務品質後,才會考慮引進其他服務。

Bolt的登台,無疑為台灣的叫車服務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它不走傳統的瘋狂補貼路線,而是選擇從最根本的「價格結構」與「司機關係」切入,來自愛沙尼亞的科技獨角獸之後能否夠憑藉這樣的策略,在台灣競爭激烈的叫車市場中,成功掀起波瀾,相信市場將會給出最終的答案。

延伸閱讀:
無懼Bolt,Uber先送300元乘車禮金!10%低抽成震撼台灣叫車平台,最後誰能活下來?
2天觀看衝破177萬次!《中文怪物》在紅什麼?拆解「500萬成本」背後的爆紅基因、骨架與血肉靈魂

本文不開放轉載

延伸閱讀

AI妖股Palantir解密:矽谷最神秘公司,如何靠一位記者女獨董建構帝國敘事?
一年狂開12家,「閃動格子」是什麼?背後團隊揭秘:從負債千萬絕地求生,「1%轉換率」的豪賭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2

沒去夜市來這裡!黃仁勳台南「美食地圖」曝光 與魏哲家大啖溫體牛肉爐

三立新聞網
03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4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5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06

只吃牛肉爐還不夠!黃仁勳衝「莉莉水果店」買冰 店員驚喜尖叫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