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氤氳的千年迴響:初秋探幽天平山
蘇州的9月,暑氣漸消,如同一幅暈染開的水墨,澄澈且溫潤。拙政園、平江路依舊遊人如織,但空氣中蒸騰的喧囂已悄然褪去幾分燥熱。人們步履從容地在亭臺樓閣間流連,享受著江南初秋的愜意。我卻悄然驅車向西,去探訪那座靜默中的靈秀山巒——天平山。
世人皆慕天平山深秋紅葉如醉,殊不知這9月的微涼時節,山林褪去盛夏的濃烈,才真正透出天平山骨子裡的從容與靜美。甫一入內,市聲便似被山門隔斷,唯餘滿目蒼翠間,悄然暈染開的點點秋意撲面而來。楓樹與古樟的枝葉依舊繁茂,在高處交織成網,濾盡了尚存的暑意,篩下滿地跳躍的、溫和的碎金。
山腳下,范公祠與高義園毗鄰而立,自成一方肅穆天地。此處乃天平山的靈魂所在,承載著北宋名臣范仲淹與這座山的千年淵源。宋仁宗天聖年間,范仲淹奏請將先祖葬於此山,仁宗感其孝心,不僅准奏,更將整座天平山賜予范氏家族作為祖塋之地,故天平山又有「賜山」之稱。毗鄰的高義園,石坊默立,亭臺枕水,一池蓮蓬在池水中低垂,水面如鏡、金粟浮空,更添一份初秋的疏朗與清幽。
沿著乾隆御道,行至半山,濃綠深處,忽見一素樸茶室,那便是童梓門了。揀一窗下竹椅坐下,點一盞碧螺春。茶煙嫋嫋升起,與窗外漫湧的山色交融。竹簾輕卷,山風穿堂而過,帶著草木清氣與初秋特有的微涼拂過面頰,令人神清氣爽。
及至山頂平臺,視野豁然開朗,「天平」之名果然不虛。憑欄遠眺,整個蘇州城在初秋的晴空下清晰可見,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工筆畫卷。而腳下山巔,清風浩蕩,毫無阻滯地掠過肌膚,帶來秋日的颯爽涼意。私以為,天平山此時的澄澈與舒爽,並非僅在山巔的風,更貫穿於山腳祠園的厚重歷史、半山茶室的悠然時光,以及山林間無處不在的桂子香氣。它像一位從容步入新境的智者,將千年的智慧與自然的饋贈,悄然藏於這片初秋明淨而漸染的山色之中。
半山腰的童梓門茶室,視野極佳。
范文正公祠
湖中小徑,古意幽深。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一個人也不寂寞的瀨戶內海》2025年9月號163期